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打造家门口文化乐园 江干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模式
2016年07月06日 09:11:00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孙钥 报道组 舒也文 通讯员 陶艳磊 孙涛

剪纸社团的居民正在交流新创作的“喜迎G20”主题剪纸作品。 记者 李忠 摄

  曹凤梅学剪纸,已经快70岁了。

  她住在采荷街道红菱社区,也是“红菱创意剪纸线”首任队长。

  曹凤梅的老师,叫宋胜林。在中国剪纸界,这位老先生可是鼎鼎大名。他剪纸很厉害,是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人称“江南一神剪”。

  剪纸名师为什么会收“高徒”?

  原来,作为非遗传承人,宋胜林也是一位文化志愿者,他除了在采荷一小开设了剪纸工作室,还在很多社区,免费教大家剪纸。

  红菱社区就是其中之一。

  “想当年开课,我第一个报了名。”如今的红菱创意剪纸线,历经三任队长,拿下了江干区四星级文化团队。

  采荷街道也有“一百单八将”

  “你问我剪纸有啥好?对老年人特别好。我自己总结啊,不耗费体力,防老年痴呆,最重要的是,小姐妹围坐一起切磋切磋,别提多热闹。”

  这些年学下来,今年76岁的曹凤梅早已把老师的绝活“一刀剪”,演绎得出神入化——一张长形红纸,两次对折后成一长条,一边折入三分之二,另一边折入三分之一,还来得及眨眼,只见她挥了一刀,说“好了”。

  摊开一看,“喜”字跃然而上。

  最开始学,就是从“田”、“中”、双喜字这种既对称又简单的汉字开始的,现在他们已经能结合时下热点来个创意剪纸。比如今年杭州要举办G20峰会,大家铆足了劲,剪出了不少好作品。

  采荷街道一共有文化团队108支,除了书画社、剪纸社,还有不少小众爱好团队,比如气排球、地掷球、双皮碗空竹、风筝等团队。

  这么多支团队,平时全靠街道文体中心几间多功能厅以及各个社区的活动室。基本上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日,全部排满了。

  九堡丁兰两个文体中心明年将开放

  老小区寸土寸金,在江干更广袤的地方,文体设施更是如火如荼建起来。

  比如九堡,地铁一号线边上,正在建一个九堡东城文体中心。

  中心分地下二层,地上七层。主要功能为文化和体育活动中心,主要包括4000平方米古海塘博物馆、标准游泳池一个、乒乓球20对、篮球场3片、网球场3片,还有健身房、排练房、图书阅览室和地下停车库等。

  到上个月,项目地下工程已完成过半,预计7月底全面完成地下工程,今年年底结顶,2017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而北边的丁兰街道,还有一个体育中心。

  这里的特色是游泳。地下一层下沉5.3米,配备50×21米8赛道的标准游泳池一个。泳池旁边还配套功能齐全的救生员室、医务室等。

  二层设有健身房,羽毛球、篮球、乒乓球馆、武术散打馆、体艺和棋类馆等。楼顶是一个露天篮球场,篮球场周边一圈还规划了一个大型轮滑场。

  目前,项目已结顶,正在进行装修阶段,预计明年夏天投入使用。

  江干基本形成“十五分钟”文体圈

  除了两大中心,“十二五”期间,江干区、街道两级累计投入经费4000余万元,全区100%街道均建成面积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文化站,均创建为杭州市示范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1个村、社区都建有2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活动,全区新建、改建基层文化活动室、全民健身体育场所等426处,人均公共文化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

  可以这么说,基本形成“十五分钟”文体圈。

  有场馆,还要用起来。在江干,通过文化团队建设,形成了“一社一品”等一批富有特色、影响广泛、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品牌,优秀作品、项目通过志愿服务、政府购买等方式实施流动服务,有效满足了群众多元文化的需求。

  此外,江干还出台了《文化团队服务管理规范》,从文化团队定义、文化团队组建、文化团队活动、文化团队管理、文化团队星级评定等五大类,明确规定了文化团队的基本要求和服务规范,为文化团队建设提供统一规范,促进了文化团队健康发展。目前全区因地制宜建有排舞、合唱、时装表演、手工编织和摄影等各类文体团队600余支。

标签: 剪纸;G20;文化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