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应该还是加班吧……”昨天的电话里,阳先生声音有点哑,“我也想回去,但实在回不去……”
阳先生叹了口气,不知是无奈还是轻松——66岁的老妈走失了50多个小时,好在前天终于找回来了。
整个周末,阳先生没有合眼,从上周五晚上的8点开始。那时候,老妈已经走失了半天,而他,还是在加班……
人来了 心还在老家的田埂路上
“最近行业不景气,创业也难,确实加班比较多。”三年多前,阳先生从某知名设计公司离职,开始自己创业。做设计、应对甲方,赶工到凌晨两三点对他来说是常态,通宵加班也是家常便饭。
上周五晚,阳先生匆匆回家吃了晚饭,又赶回公司继续加班。时隔一小时,晚上7点多,妻子打来电话:“妈妈中午出门,现在都没回来,是不是走丢了?”
从一堆设计方案里回过神来,阳先生有点蒙,回家吃饭居然没注意到老妈不在。骑上电动车,阳先生在笕桥一带的街道里转了三个小时,始终没有发现老妈的身影。他又回到小区,找到保安,查了当天中午到下午四五点的监控,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老妈走出小区后再也没回来。
阳先生想了很多种可能,最担心的是老妈觉得住不习惯,怄气走了。但是,回到家一拉开老妈抽屉,钱包、身份证都在,阳先生觉得老妈应该是走丢了,而什么都没带就出门,老妈肯定又是外出捡废品去了。
对于老妈捡废品的习惯,阳先生很无奈。37岁的他创业三年多,公司已经小有规模。两年前,他把独居在湖南老家农村的老妈接到杭州来同住。“我爸爸三年以前过世了,妈妈一个人在老家,实在不放心。”阳先生说,老妈进入新的生活环境后,絮絮叨叨的是各种“不适应”。
“在老家生活了大半辈子,白天去稻田里干活,种种菜、养养鸡鸭,空了和邻居拉拉家常,自在,随性。”说起老妈以前的日常生活,阳先生语气温柔,“爸爸不在了,把妈妈接到身边照顾,除了感情,还有责任。”
从刚来杭州全天足不出户,到现在学会在小区范围内买一些菜和日用品,只会说湖南方言的老妈已经算进步了。“以前听不懂普通话,两年下来,还是不会说,但至少能听懂一些了。”阳先生说,老妈平时不出门,在家照顾孙子孙女。生活习惯上的一些差异,已经被时间慢慢调整过来,可老妈节俭的习惯还是改不了。
“上周五,妈妈看到我妻子在家休息,孩子有人照顾,自己有了空档,又出门捡废纸板去了……”
大热天 老人背着纸箱走到乔司
距离老妈走出小区已经12小时,7月16日凌晨零点刚过,阳先生跑到了笕桥派出所报案。人称“阿斗警官”的社区民警芮洪斗帮着阳先生查监控,一旁的阳先生急得就像坐在热锅盖上。
这种急切,阿斗警官能够理解:“他说,妈妈养大他和妹妹真的不容易,把妈妈弄丢了,愧对家里人。”
阿斗警官陪着阳先生盯着监控查了两个多小时,始终没找到老人的踪迹。当天凌晨2点多,沿着老妈行走的大致方向,阳先生发现一个新装修的小区:蓝天嘉苑。阳先生想起老妈说起曾去一个新小区捡过一些废纸板,会不会就是蓝天嘉苑?阳先生又找到阿斗警官,请他帮忙调取监控。
又是四个多小时的监控翻查,阳先生终于看到了老妈的正脸。但是,监控只拍摄到老妈走进小区,却没有拍到她离开小区。
阿斗警官接到警情,出警去了,阳先生把蓝天嘉苑所有楼道、地下室翻了个遍,最终得到的结果只有“失望”二字。
蓝天嘉苑有一侧区域的监控正好在检修,阳先生的老妈会不会就是从这里走出小区,所以监控才没拍到她呢?
上周日的中午,天热得很,阳先生和阿斗警官开始在蓝天嘉苑周边走访。一位修剪苗圃的工人通过照片认出了阳先生的老妈,指了个方向。顺着方向找,有一段路无法开车进入,阳先生和阿斗警官在小巷里徒步走访4公里,浑身湿透。
终于,有一个店家的监控拍到,阳先生的老妈背着厚厚一叠纸箱,走向了乔司方向……
阿斗警官马上带着阳先生赶到乔司派出所,找到了7月16日凌晨的值班民警。果然,老人曾被送到乔司派出所,但因语言不通,已暂时送往救助站安置。
一句话
砸在为人子者的心窝上
上周日晚10点多,阿斗警官带着阳先生来到救助站。得知老妈在救助站睡了两晚,阳先生松了口气:“还好妈妈没有受什么苦……”
在去救助站的路上,阳先生打电话把找到老妈的消息告诉了从湖南坐火车赶来的妹妹和妹夫。妹妹和妹夫刚刚到杭州,便准备赶去与阳先生汇合。
救助站里,老人小跑着过来,一下扑在儿子怀里,哭着说了一句。“我没听懂……”尽管见多了各种悲欢离合,阿斗警官看到这样的场景,还是鼻头一酸。
在电话里,阳先生说出了老妈当时的那句话:“儿啊,你终于找到我了……”这句带着浓浓乡音的话,重重地砸在了阳先生的心上。
本该加班的双休日,因为寻找老妈,不少活被耽搁下了,阳先生的加班模式又要继续开启。这个夜晚,能陪伴老妈的只有妹妹、妹夫、妻子,还有两个孩子。
“这段时间,我确实也忙,我们夫妻都要上班,陪她的时间确实很少。”阳先生语速慢下来,两年多来,留给老妈更多的,恐怕就是独自适应这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她肯定觉得很孤独,我们陪她太少了……”
还有一件事情,让阳先生很后怕。“乔司派出所的民警说,路人发现我妈时,她不会说自己的名字,不会说我们的名字,也不知道家里的地址和电话。这些我们都该教给她,在城市里生活,还是和农村不同的。”
想了想,阳先生说:“就像小时候妈妈教育我们一样,我也该教会她一些东西……”
或许,物质上的优越和习惯上的适应并不是最主要的,对老人精神上的反哺才能让她真正找到归属感,毕竟,生活不只是生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