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新老高考交替 今年各高复机构报名人数大幅下降
2016年07月20日 08:12:10 来源: 浙江日报 记者 纪驭亚

  浙江在线7月20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纪驭亚) 这两天,就在同班同学陆续为收到心仪大学录取通知书而兴奋时,象山男生陈翔(化名)却背起行囊走进杭州的一家高复机构,开始自己的高复生活。

  陈翔说,自己刚决定高复时,父母、老师都不支持他。原因很简单:2017年浙江省将实行新高考方案,而新老高考模式截然不同。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对今年的高复班招生情况持悲观看法的人不在少数。

  连日来,记者走访省内多家规模较大的高复机构发现,我省高复班招生确实因新老高考的交替面临着挑战。

  高复班招生触冰点

  7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杭州建人高复学校,从7月15日开始,这里就已经开始新一轮的高复培训。“我们第一期高复体验班来了170多个学生,比去年少了十多个。”建人高复学校创办人桑坚信说,相比去年,今年考生和家长有更多疑虑,需要招生老师作大量的解答工作。

  7月19日下午,记者拨通杭州求是高复学校的咨询电话。该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老高考交替对该校高复报名人数有一定冲击,但对自己成绩不甘心的考生也为数不少。

  此后,记者又从温州唯一的高复学校——杨府山高复学校了解到,因为受到新老高考交替的冲击,该校目前的报名人数比去年同期少了三四十个。该校创办人翁学院说,因为报名还在进行中,他预计今年的最终招生人数大概为400多人,比去年少三分之一。

  金华新青年高复学校是浙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高复学校,已办学近30年。“冲击挺大的,今年来报名的学生大幅减少。”该校校长罗学权表示,上世纪90年代高复高峰时,高考成绩公布当天,就会有三四百人来学校报名缴复读学费。但随着高考录取率提高、升学途径多样化,高复人数就日渐减少。而因为新老高考交替,今年的高复报名人数差不多是该校多年来的新低,已触冰点。“等明年高考生和家长熟悉新高考后,高复人数肯定又会恢复。”罗学权说。

  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今年高考第一批录取中,在省内外高校的计划招生数略有增加的情况下,去年首轮没有招满的西部地区大学,例如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今年首轮顺利招满。这也说明今年考生们想升学的愿望比较强烈。

  建议理性对待高复

  陈翔对自己的第二次高考之路充满信心。“来高复前我了解过,我所在高中的新高三学生刚学完生物化学,物理还没学完。”陈翔说,他本来就比较擅长理综,更何况和刚上完新课还来不及系统复习的新高三同学相比,已经复习了一年的他在10月选考时会更有优势。

  罗学权也向记者表示,浙中地区的高三学生有6次联考。头一两次联考,高复生通常会比应届生考得更好,但随着应届生复习得越来越充分,高复生就会慢慢被赶超。在他看来,今年10月底的选考或许就是高复生的一次机会。

  “新高考新增学科知识,内容主要是目前高考中的自选模块(现行高考中,只有想考第一批次的学生才需要考自选模块)。虽然偏简单,但内容也不少。”一位高复学校老师分析,新高考试卷中前70分考基础,后30分拉难度。对于原本基础知识比较扎实、高考成绩中游的学生来说,只需要着重补习后30分的内容,涨分相对会容易些。但如果是原本成绩就比较差的同学,高复时既需要补原来的知识,又需要上新课,会比较累且出效果较慢。

  “我曾做过调查,高复的学生中,仅有三分之一能比前一次考得更好,三分之一原地踏步,三分之一不进反退。”一位教育界人士则希望提醒诸位考生,现在早已不是一考定终身,除了高考,升学通道很多。无论是新高考还是老高考,一定要理性对待高复。

  此外,记者也在建人高复随机采访了多名高复生,他们中的多数依然选择文综或理综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也有少量考生选择更换选考科目。在更换选考科目时,技术学科因为相对容易,成为热门学科之一。也有同学将理综中的较难的物理换成历史,或将文综中的地理换成生物等。

  “我们会建议学生继续选理综或文综,因为今年10月底就要选考,改新科目比较冒险,除非他本来就比较擅长所改学科。”建人高复校长丁晓华说,新高考带给高复学校的另一挑战会出现在明年。

  因为今年改变选考科目的学生较少,高复学校尚能满足需求。但明年的高考生从高中就开始“7选3”,进入高复学校后也会出现选考科目的多种排列组合。如何满足高复生需求,实现走班已是高复学校在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标签: 高考;高复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72033112056723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