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家长漏夜排队的“习惯” 从那年开始持续至今
2016年12月02日 08:08:21 来源: 钱江晚报 记者 朱平

  浙江在线12月2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朱平) 7月12日 《我省首家寄宿制小学招生场面火爆》报道了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小学招生的场面:

  连日淫雨霏霏,并没有浇灭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满腔热情。7月6日上午7时左右,就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冒雨赶到报名点,撑着伞在雨中等候。有一位萧山的个体户,从报上得知这一消息后,特地包了一辆出租车带儿子来报名。一位在杭州做生意的温州个体户来到报名处,一边恳求招生人员预留一个名额,一边拍电报到温州老家,让家人带女儿火速来杭参加面试……

  祖庙巷33号,这个杭州老街巷的门牌下,从1993年起就一直挂着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新世纪”)的名字,只是23年前,这里是这所学校的全部,而现在只是学校3个低年段所在校区,被老师们称之为湖滨校区。2011年起,学校从原来的小学扩展到了九年制学校。

  学校第6任校长滕梅芳是2008年去的新世纪,但对当年学校初建时的场景有着诸多了解。“学校建校20周年时,我查了不少资料,其中也包括当年钱江晚报上刊登的我们学校的新闻。”

  家长漏夜排队,这是首家寄宿制外国语小学成立后,持续多年的报名场景。虽然齐秦还没唱着《外面的世界》走上春晚舞台,但上世纪90年代初,英语教育对一些想让孩子出去闯闯的家长已充满诱惑。

  “学英语在上世纪90年代绝对是稀罕货,家长的期待也异常高。”自己就是英语专业出身的滕梅芳对此很有感触。那几年民办外国语学校在浙江各地四处开花,仅杭州一个市开办的民办中小学校就有一半被命名为外国语学校,坚持至今的却不多。

  二十多年过去了,外语特色加培养自立的寄宿特色,新世纪一直保留着,只是英语从最初的工具认识已延展到了全民教育,提出了小小外交官课程的概念。而全员寄宿也在2016年被打破,今年新招的一年级4个班中,有一个是走读班。

  对现在的爸妈来说,“教育国际化”早已不是新名词,外教课程也进入了杭州不少公办小学。在滕梅芳看来,爸妈对教育的关注从“学什么”,更强调“怎么学”,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成长路。“这一代家长越来越愿意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共同体,而不是甩手掌柜,学校要给有这些理念的家长更丰富的选择机会。”

  采访结束时,新世纪第一任副校长、特级教师杨明明正巧来新世纪“转转”,说起这所曾给杭州人带来教育观念变化的学校,杨明明说,无论是哪个年代,不管上的是什么课,社会对一个老师的要求从来没变过,那就是首先要想到的是“育人”,因为我们是在给孩子们打“人生底色”。

  本报记者 朱平

标签: 排队;报名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