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关注余建春

2017-01-04 05:15:08 浙江在线 记者 丁颍鹃 张冰清

2016年 9月7日那天,余建春回到了母校,给高三学生做了场讲座。

  浙江在线1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丁颍鹃 张冰清)成名之后,余建春回了趟河南老家,母校新县职高邀请他给高三学生做了个报告。

  “闲聊的时候挺木讷,聊起他的研究来,好像三天都说不完。”他曾经的语文老师余建华感到很惊喜,她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内向、并不出色的男孩,有一天会作为“励志榜样”回到母校,在一千多人面前滔滔不绝讲了一个小时。

  2016年这一年,这个内向的河南小伙子因为一堂浙大数学研讨课得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关注度。短短一年里,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有为他提供工作的企业老总,为他写了一整篇报道的CNN记者,还有他曾经的老师……这些人默默地帮助他、引导他,期望着他还能走得更远……

  凌兰芳(湖州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

  他让我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

  回河南之前,余建春辞了建材厂的工作。这份工作是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的朋友,湖州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提供的。

  蔡天新收到过很多全国各地数学爱好者的来信,但看过之后还会饶有兴致地讲给朋友听的,极少。余建春大概是第一个。

  很多人的信中声称自己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或者黎曼猜想,论证过程订成厚厚一本,其实第五页的某个假设就错了。

  这样的信多了,也没精力一一细看,余建春的来信也差点错过。偶然回头看了看,竟然还真有些名堂,颇为惊喜,于是跟凌兰芳说起这位“怪才”。

  凌兰芳听了,也蛮感兴趣,问蔡天新,这个年轻人做什么工作?

  “打工的,去过很多地方,现在在杭州一家物流公司当包装工。”

  “那不如让他来我这里工作。”

  凌兰芳也是一位数学爱好者,办公室的四五个书柜里专门有一个格子放数学类书籍,大概有三四十册。他的想法是,余建春在数学方面有天赋,或许可以做些财务、统计之类的工作,做行政也行,工作轻松,收入上会好一点,也有时间做研究。

  但等见到余建春后,凌兰芳有点意外。聊起余数定理、希尔伯特,他发现余建春不仅没有掌握数论的基础知识,对数论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了解得也不多。只有说到卡迈克尔数,余建春才两眼放光,话也多了起来,还拿出了自己的手稿。

  余建春不会用计算机,所有的演算都是一步一步,一笔一笔算下来的,这一点凌兰芳根本没料到,“感觉像我们那个年代的人。”

  凌兰芳没上过一天大学,17岁就进了丝绸厂。他从小就心算好,还因为数学成绩好被老师表扬过,只是后来自学数学,既没有老师教也没有教科书,唯一算得上的教材大概就是《十万个为什么》,第一卷就是数学。工作之后,他还用数学做过几件事。有次身体不好到医院做心电图,回来后,他花了半个月时间帮医院做了一份心功能的向量图,当时没有计算机,所有的计算也都是靠纸笔完成。

  余建春的字迹并不优美,对一个研究数学的人来说,每一个字母似乎都写得挺吃力,在凌兰芳看来,甚至显得有些艰苦。“我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想帮他的感觉油然而生。”

  余建华(河南新县职业高中老师)

  多给一点关注,对他的帮助会更大一些

  出名之后,很多以前的朋友来找余建春,他也通过同学联系上了高中时的老师余建华。

  余老师教语文,还当过他一年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要改作文、看周记,所以对他了解比较多,平常碰到什么问题,他也会找我谈。”余老师对这个内向的男孩子有些印象,觉得他比较听话,懂事;学习挺用功,但成绩不太好。

  余建春在电话里问候了老师,还告诉她,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一点希望。余建华并没看到报道,学生说的什么什么数,她一窍不通,听得有点懵。

  碰巧,学校领导想要联系余建春做报告。于是,余老师给余建春打了电话。起初余建春没答应,说厂里走不开;后来辞了建材厂的工作,他就应下了。

  9月7日那天,余建春回到了母校,学校安排他给高三学生讲讲自己的事迹,给他们鼓鼓劲。

  那天,教学楼二楼的阳台上很早就挂起了红色横幅,上面写着十几个大字:“被CNN誉为中国版心灵捕手余建春——新县职业高中优秀毕业生余建春优秀事迹报告会”,显得隆重又热烈。

  新县职高的规模很大,全校有四五千人,光高三几个班就有一千多人,学校老师在教室外临时搭了讲台;又从其他地方搬来一块黑板,方便余建春演示他的数学研究。

  余建春穿着条纹T恤,坐在红色横幅下,回忆了他在学校的生活、毕业之后的工作和生活。

  他并不擅长讲述,只有说到自己的研究,拿着粉笔站在黑板面前时,他才流露出自信的神色。他自顾自说得太起劲,以至于一旁的老师不得不打断他。

  余老师依稀记得,高中时代的余建春似乎就喜欢埋头写些什么。“如果早点给他一点引导,对他的帮助会更大一些。”她现在想想,还是应该给学生多一点关注。

  晚上,余老师又把他请到了自己教的班级里。今年她带高一,进教室前,她就跟余建春说好了,讲点简单的、入门的就可以,太难了学生们听不懂。余建春笑笑,有点难为情。

  他出了几道题,让学生们试试。余老师意外地发现,学生们的兴致很高,不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问她,自己算得对不对?她指着台上的余建春,笑了,“我可不懂,你们要问他。”

  看到余建春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她很高兴。新县是个山水小城,经济不算发达,不少学生来自农村,父母都在外打工的也不少,余建春的生活及经历,对这些刚满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来说并不算陌生。这位学长这一年所经历的事情,多少能给这些孩子带来一些鼓励吧。

  从那以后,余建春一直跟老师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会发个问候。现在去了海外之后,也会不时跟老师聊聊,一切似乎都挺顺利的,但余老师觉得,这还不是余建春最好的状态。

  “他现在还是在孤军奋战,如果没人引导他,走原来的路,很难有所成就。”

  余老师相信余建春是有天赋的,希望继续有人能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