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导师制”为高中生成长护航

2019-01-09 10:23:07 杭州日报 通讯员 陈洁 记者 章翌

  一下课,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就急忙往老师办公室里“钻”。原来,这都是因为学校推出的一项特别制度——“成长导师制”。

  每个学生都有一位“导师”。老师走下讲台,还会给学生送书、送零食,周末带着学生去郊游,找一切机会和学生交流。在杭师大附中,老师更像是学生的好朋友,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让学生逐渐蜕变成健康、善良、有教养、有梦想的人。

  从“老师”变身“导师” 改变的不仅仅是称呼

  新高考方案带来了升学模式的变化,杭师大附中是最早对此做出反应的学校之一。实行全面选课走班,落实学生的选择权,杭师大附中的同学们还因此有了两个课间的“好去处”。

  和成长导师在一起,是学生们的第一个“去处”。学校在全省率先推行“成长导师制”。七八个学生会有一位成长导师,师生间是双向选择关系。作为这个制度的设计人之一、学生处卢昕老师说,这是一种为学生三年高中生活提供全程、全方位个性化指导,建立成长导师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的全新制度。

  学校年级组长毕小亮说:“我觉得一下子就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面对面的时候我更愿意让学生尽情表现,再给出个性化的辅导。”这种私人定制的师生交谈由于导师制的设置得以极大推广。

  谢文婷是杭师大附中生涯规划指导中心负责人之一,她的办公室是备受学生青睐的另一个“去处”。谢文婷说:“学生高一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高二时学校再开设专门的选修课并组织有针对性的生涯探索活动,让学生对教育与职业信息作重点探索;到了高三,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决策能力已经大大提高。”

  为了让学生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杭师大附中还形成了“语数外分层、‘七选三’分类、体育艺术分项”的选课走班模式,为每一个心怀梦想的学生能走在最适合自己的那条成长跑道上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人人“身临其境” 给学生最实用的生命教育

  开学初,杭师大附中新高一540名学生,在一辆大客车里进行了汽车事故应急疏散演练,学校特地请来了消防官兵做现场指导。同时,学校新高一军训还设有寝室火灾应急疏散等多项演练,都要求全员上阵,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事故应急行为能力。

  这个活动已经开展了两年。提到缘起,杭师大附中校长唐新红很坦率:“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同时我也是一个父亲。作为父亲,首先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提高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光看书、听讲座,肯定没有像这样亲身实践效果来得好。”

  一场场“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育,让高中生们受益匪浅。高二(8)班的梁佳欣迄今还记得她解不开安全带时的惶恐:“事故中一点点的变故,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忘记解安全带的动作要领了。除了这个,我也教会自己,遇到事故,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

  下一步,杭师大附中计划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心肺复苏术操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切实掌握技能,以便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及时有效地把握“黄金4分钟”,留住身边可能是生命中最亲的那个人。

  文明校园点睛

  用心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

  杭州市文明校园评估组:走进杭师大附中,校长向我们娓娓道来——创建文明校园,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因此,必须把文明校园创建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结合起来。确实,在杭师大附中校园里,我们处处感受到了学校倡导的“大气、清澈、博文、笃学”;感受到了学校在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感受到了学生身上透射出来的健康、善良、理想;感受到了一股现代文明气息在洋溢。

  杭州市教育局德育与体卫艺处处长孙叶方:一直以来,杭师大附中坚守“大气、清澈、博文、笃学”的校训精神,以“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为核心办学理念,立足学生特点、教师特长、学校特色,构建多样有效的课程学教体系,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需求。近年来,学校积极塑造学校精神内核, 不断激活校园内生力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小”中见“大”、“大”中有“小”,“常规”中见“创新”,迸发出巨大的力量,逐渐形成杭师大附中特有校园文化和情怀教育,办学成效显著。成就文明校园,高擎科学的育人理念,建设学校精神文化,杭师大附中正高歌致远,砥砺前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