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萧山百年老酱园里 飘散出浓郁绵延的年味

发布时间:2021-02-11 09:32:56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章然

  夕阳洒下来时,时光仿佛在这个地方静止了。

  杭州萧山河上古镇,有着比杭州主城区更浓的年味。雕梁画栋的一座朱红三层小楼静静伫立,白墙上挂着红色灯笼,中间写着“徐同泰”三个字。

  最初,它是一处始建于清朝光绪初年的徐同泰酱油作坊。现在的徐同泰是杭州为数不多的仍在坚持着古法酿制鲜美酱油的一家老字号品牌店。2009年,“徐同泰土法制酱技艺”被列为“杭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坚持人工制作、自然发酵,酱之鲜,在那一滴滴褐色的古法熬制的液体里,也在制酱人的一滴滴汗水里。

  从大豆到酱油

  差不多要近一年

  一跨过徐同泰酱油厂的门槛,就好像穿越回了清朝。古色古香的建筑里,是徐同泰官酱园的展示馆。各个年代的酱味制作工艺工具,在这里被一一呈现。

  古法酱油的制作空间在展示馆的后面,面积很大。广场空地上摆放着几百个酱料大缸,一顶顶银色锥体盖子保护着这些美味。

  在徐同泰酱油厂工作了30年的老师傅俞尧成移开盖子,一股浓浓的豆酱气息就扑面而来,缸内固体部分酱色已显,油亮亮的液体正是酱油的初阶形态。而在这每口缸内,正在进行着大约500斤黄豆和微生物的交互过程。

  老底子的缸盖子,是用草席编制而成的,外面刷上一层柏油,防雨防虫。“现在的铁皮缸盖子用不烂,10年用下来没问题。”

  缸盖子改了,但土法酱油的程序却没有变。它复杂耗时,更考验人的耐性。徐同泰古法酱油的制成需要五步。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开启古法酱油的制作程序。在那些个雨水连绵的日子里,几百个大缸里浸泡着新鲜的黄豆,24小时后,它会变软、涨大。在蒸屉内,蒸豆45分钟,焖煮半个小时,黄豆就完成了变身。

  初步发酵的工作交给酱曲。黄白色的微生物会紧紧抓住黄豆,与它紧密融合渐成一体。“温度太高的时候,师傅们还会翻一翻,防止过热。”

  180天后,酱会漂浮在缸最上面,底下水汪汪的一片是褐色的土法酱油。缸体上的水龙头一开,饱含着浓郁香气的酱油流出。

  放出来的这些酱油,用大桶沉淀杂质,放5天到一个星期,再高温煮95度,沉淀灭菌。调配、杀菌、均质、冷却,最后装瓶灌装封口。

  这一整套古法酱油的程序下来,基本上清明做起,冬至才能售卖,时间跨度几乎大半年。

  看到徐同泰门庭若市

  就知道要过年了

  徐同泰酱园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走过辉煌,也迎来过挑战。

  光绪三年(1877),河上家境贫寒的徐三春夫妇靠摆酱油摊起家,创建了徐同泰酱园。到清末,徐同泰盘入阜林和记酱油店,开设门市部。

  俞尧成今年67岁,他还记得小时候,徐同泰酱油厂是一个十分耀眼的存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酱油在民间算是一种奢侈品。普通人家平常炒菜只用盐巴,酱油是过年赶集时才舍得去买的好东西。”

  冬至以后,徐同泰门市店门口就很热闹了,生意迎来了最闹猛的时候。

  富阳、诸暨、桐庐、义乌,都有人挑着扁担,提着茶瓶、水桶、木桶来排队买酱油,“队伍最长都排到街上去了。”

  路远的人一次性会买走10斤、20斤的酱油回家。靠近山区的人,会用排竹管装酱油。“那是一种粗大的毛竹,中间空,上面抠一眼,山路颠簸也不会漏。一个排竹管能装上10多斤酱油。那时买酱油当年货,徐同泰酱园里的什锦菜、酱瓜也都会捎上一点。”

  于是,民间就有了“什么时候看到徐同泰门口门庭若市了,就知道要过年了”的说法。

  百年老酱园

  也有坚守和未来

  从一颗豆子到一滴酱油的转变,和制酱人的手工经验分不开。

  常年做土法酱油的俞尧成,沾染了一身浓浓的酱味,“我自己闻不到,鼻子早就习惯了这种味道,家里人会闻得出。”

  1985年,俞尧成以临时工的身份进入徐同泰酱油厂,有了一份令乡里乡亲都艳羡的收入。“一个月50-60块的工资,老婆都不用出来赚钱,我一个人的工资足以养活全家。”当时,徐同泰酱油厂里面大多是上过初中、高中的年轻一代,很多有文化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厂里还提供免费的宿舍。

  那时候也是徐同泰的黄金时代,土法酱油年产量在700-800吨。“忙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大年三十还要上班,直到下午3点多才放假,大年初一又有人来进货了。”

  对于俞尧成和很多萧山人来说,徐同泰是记忆中的年味,是每年制作酱鸭的首选酱油。

  2008年,徐同泰成为首批浙江省老字号企业。2009年,一场改革进行了。

  “不再局限一种酱油,现在有生抽、老抽、一品鲜、蒸鱼酱油、寿司酱油。”2009年,徐同泰的古法手工酿造手艺,被授予了“杭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与浙江凯旋门澳门豆捞控股集团结成战略伙伴,进入澳门豆捞全国几百家门店。

  “现在,徐同泰最畅销的是寿司酱油。古法酱油所独特蕴藏的浓烈,在蒸鱼和清淡的寿司上变得格外出彩。”

编辑:吴珂珺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雕梁画栋的一座朱红三层小楼静静伫立,白墙上挂着红色灯笼,中间写着“徐同泰”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