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泥制茶壶手艺继承人69岁的徐光统打算开个DIY工作室
2016年06月14日 04:26:00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见习记者 叶星辰

  浙江在线6月14日讯(钱江晚报通讯员 程梦倩 见习记者 叶星辰)没有紫砂壶高贵,也不像玉壶那样精致,金华人夏天常用的泥制茶壶散发着浓浓的乡土味。

  但是老一辈金华人却对它爱不释手,说这是沏茶神器。夏天茶水搁里面,一个星期都不变味。

  它就是远近闻名的塘雅下金山的泥制茶壶,69岁的徐光统是这门手艺的唯一继承人。

  忆往昔:

  这壶沏的茶,才是老底子味道

  一走进徐光统的家中,就看到一张张长板凳上摆放着形形色色的泥制茶壶。

  徐光统说:“这些茶壶看上去不惊艳,但是对老一辈的金华人来说,却是他们的夏天沏茶的必备品,茶水倒进泥制茶壶中,口感清爽甘甜不说,就算放上一个星期,茶水也不会变味。”

  老徐说,这些泥制茶壶因为材料平常,因此价格不高,曾经家家户户都会备上几个。

  但是现在,这种“接地气”的日常器皿在市场上已难觅其踪,与其“孪生”的药罐、砂罐、花缸等倒是并不少见。

  说起现状,老徐唏嘘不已,他说:“现在我身边,没有多少人会做这种茶壶了。”

  老徐说,他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始于晚清,算算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

  当年,祖先因避战乱而迁入金华金东区的下金山村,以家传手艺为业,延续至今。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泥制茶壶的生产达到高潮,村里有6个大型手工作坊在生产茶壶,当时金华的茶壶市场都被下金山茶壶垄断。

  “那时候,我们村专门组建了一支5人车队,负责将茶壶运送到市区。”回忆起当年的盛况,徐光统记忆犹新。

  论手艺:

  和泥这种累活,一般人吃不消

  随着老师傅的去世,如今下金山制作泥制茶壶的只剩下老徐家这一支了。

  泥制茶壶做得好不好,唯一的原料黏土至关重要。老徐说,做茶壶的原料黏土取自水田深土层,这种泥土只在村口的大池塘里才能找得到。

  “有一句行话这样说:泥没‘熟’是不能做东西的。意思就是泥一定要和均匀,里面不能有其他杂质,要不然做出来的东西就很容易碎。”老徐解释说,和出来的泥要是偏硬,制作时泥坯就无法成型,而泥要是偏软,制作时又会塌陷。所以,一到冬天,和泥便成了最累人的活,由于黏土会结冻,这时用双手的力气已经和不动这些冻僵的泥了,只能用脚踩。踩到最后,脚也会被冻得没知觉。

  说着,徐光统就上手做起泥胚来。他将和好的泥用“泥线”切割出需用的泥量,放在小木轮上,用木棍旋转大木轮,带动小木轮飞速旋转。泥块在老徐手中变换出各种造型,短短15分钟,老徐就制作出三个泥制茶壶的泥胚。最后一步便是烧窑,这需要时时把握火候。

  “火候要是太大,会把茶壶烧变形,要是太小,烧出来的质量又不行,容易碎。”老徐说这些全靠自己的经验掌控。

  谈未来:

  要开工作室,顾客能来DIY

  2009年,下金山泥制茶壶被列入金华金东区的“非遗”名录。这几年来,老徐更是频繁被邀请到各地展出。因为名气响,所以老徐的茶壶从来不拉到市场上去卖,也不做推广,一年也能卖掉6000多个,其中还有不少北京、上海等地的客人专程跑来采购。

  老徐也不只做茶壶,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产品:“夏天是茶壶的消费高峰期,所以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做茶壶。等过段时间天凉了,就要开始做砂罐了。”

  老徐说,做泥壶,收入真的算不错,但赚的都是辛苦钱。老徐家的茶壶,小的20多元一把,大的可以卖到80元左右,毛估估老徐一年的收入在10万元左右。

  现在,年近七旬的老徐还准备跟潮流,筹建一个工作室。他说:“将来,我的工作室里不仅卖茶壶,还能让顾客来体验,让更多人感受咱们传统泥制茶壶的魅力。”

标签: 泥制;茶壶;手艺;DIY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