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互联网+”扩大销售半径 今年兰溪杨梅销得快
2016年06月15日 14:24:00 来源: 金华日报 王卫英

  浙江在线6月15日讯 自6月8日“六月杨梅红”暨兰溪杨梅开摘仪式举办以来,兰溪五十里杨梅长廊每日迎来大波的游客,兰溪至浦江马涧路段车流量骤增。“今年入梅前杨梅红了,口感好,也卖了个好价钱。”昨天,兰溪市马涧镇的一位果农开心地对记者说,黑炭杨梅正是最甜的时候,想吃的游客要趁早哦,不然就得等着迟点才熟的东魁品种了。

  从开采当日的每公斤40多元到近两日的16元、12元、8元,正处于成熟季的黑炭杨梅价格比往年高了不少,前两年销售低谷时每公斤仅两三元,还无人问津。“有互联网真好,我女儿家杨梅都卖到了韩国,空运过去的,当然选了最好的杨梅,出口杨梅对农药残留等检验很严格。”昨天,兰溪市马涧镇毛塘村的鲍大妈特别自豪,点点鼠标老外就能吃上马涧产的杨梅了,女儿家一年光杨梅销售收入就有十几万元。

  杨梅搭上“互联网+”拓宽渠道销往国内外

  “好激动,刚刚收到河北客户发来的微信,说杨梅收到了,特别好吃!”兰溪市马涧镇毛塘村后垅自然村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老家杨梅成熟时,她给文字配上几张图片,往朋友圈一发,然后就收到了一圈订购杨梅的消息,其中就有远在广东、河北、北京的顾客。“不管路途多遥远,都能尝到我家新鲜的杨梅,快递小哥能做到24小时内送货到家,真空包装,全程冷链。”王女士说,顺丰空运新鲜直达的杨梅专线非常靠谱,她6月11日给河北客户发了10公斤杨梅,6月12日客人就吃到了,丝毫不影响口感。

  一直以来,杨梅保鲜难,销售半径短,如今搭上“互联网+”和物流快递,犹如插上翅膀,迅速“飞”往全国各地。王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担心路途远,杨梅还没到客人手中,就坏在途中了,所以外地订单都不敢接。今年,她第一次尝试使用顺丰空运快递,没想到效果很好。“每天有50多公斤杨梅发往全国各地。”王女士说,销路瞬间打开了许多,一周时间不到家中杨梅已销售过半。

  这两天,马涧镇的陈大妈更开心,开采5天,家里早熟的黑炭杨梅全卖光了。“树上还留了约200公斤黑炭杨梅,但是已经被上海客商订去了。”陈大妈说,6月8日杨梅节一开,她的子女就通过网路、手机微信推送消息,日售杨梅200公斤,每公斤售价10元。“现在就等东魁杨梅成熟了。”陈大妈笑呵呵地说,她家的东魁杨梅又大又甜,去年买过的顾客早就催问了,估计还不够卖。“义乌一群游客预约这周末自己过来采摘。”陈大妈说,销售不愁了,她心里也踏实多了,就盼着天气好一点,东魁杨梅成熟时多给几个大太阳。

  “以前,兰溪杨梅都是满大街地提篮小卖,金华、杭州、上海、苏州到处都能见到挑着兰溪杨梅卖的摊贩,现在已很少见了。”兰溪市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兰溪杨梅销售模式已从最原始的“提篮小卖”到现在坐上国内、国际物流快递列车,销售半径大大延伸。借助物流业的速度,不少果农开淘宝店卖杨梅。“今后,我们要加大网上宣传推广力量,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站。”兰溪市马涧镇新农夫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陶奉源说,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品尝到甜美新鲜的马涧杨梅。

  连续11届杨梅节全国吆喝

  国际杨梅研究中心落户兰溪

  果农解决了“卖难”问题得到大实惠,这要归功于兰溪市政府部门持续多年不遗余力地到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奔跑吆喝“兰溪杨梅”,今年为止已连续举办了11届杨梅节。

  近年来,兰溪市紧紧围绕“精品果业”总体目标,优化调整区域布局,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创新发展生产技术,杨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初步统计,兰溪是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县市之一,杨梅种植面积近7万亩,年产2万多吨,年产值为6.2亿元。目前,兰溪市500~1000亩的杨梅村就有27个,千亩以上的专业村有12个,形成了以S314省道为主线的“五十里杨梅长廊”。

  兰溪杨梅品种以早佳、黑炭、荸荠、东魁、木叶梅为主,最大特点是上市早,是省内最早上市的。自今年6月8日起,兰溪杨梅大量上市,端午小长假后正是采摘杨梅的绝佳时间,预计采摘时间可持续至6月底。

  “兰溪杨梅一般在5月底、6月初成熟,比其他杨梅主产区提前10天左右,口感、甜度等品质都不错。”农业部杨梅产业首席科学家、浙江省农科院科研处处长戚行江说,杨梅是一种地域性比较强的树种,一般主要产区在南方。浙江是杨梅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扎实,品种技术领先,面积、产量、效益稳居全国首位,精品杨梅基地遍布全省各地,先后涌现出兰溪、黄岩、仙居、临海、余姚、慈溪等精品杨梅县。

  兰溪已经有足够的底气成立国际性的杨梅学术研究机构。6月8日,国际杨梅研究中心在兰溪马涧举行授牌及奠基仪式。据介绍,国际杨梅研究中心将由浙江省农科院搭建技术平台和专家团队,加强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知名农业院校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杨梅产业支撑能力和影响力。届时,国际杨梅研究中心将大力引进各地杨梅品种,着力解决杨梅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问题。

  吃过的人都知道,杨梅最怕水了,而杨梅成熟季又是梅雨季节,雨水常常困扰着果农,也使得杨梅果经常成为“伤心果”。“从今年开始,我们尝试为杨梅树穿上‘防雨服’,并拿100棵杨梅树作为试点。”陶奉源说,今年试验效果好,明年就推广使用。

标签: 杨梅;互联网+;兰溪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