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一块明代石碑还原一段故事
400多年前旱情来袭兰溪人怎么祈雨抗旱?
2016年06月16日 16:34:00 来源: 金华晚报 记者 杨林聪

  浙江在线6月16日讯 在水利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哪怕来一场持续个把月的高温少雨天气,金华人都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去应对。

  但是,如果时光回转到400多年前的明代,在以农为本的经济社会里,如果来一场干旱天气,恐怕就要让广大农户以及各级政府部门手忙脚乱、忧心忡忡了。

  兰溪市赤溪街道文化干部何寿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兰溪当地的文化搜集挖掘工作。两天前,在他的参与下,在兰溪市的黄店镇山区一个叫张坞村的本保殿里,发现了一块石碑,这是一块记载明代县官祈雨的“蟠山喜雨碑记”碑。

  400多年前

  兰溪遭遇了一场旱灾

  400多年前的公元1589年,此时是明代万历十七年。

  这一年,兰溪的旱情非常严重。到了农历五月,知县张应扬坐不住了。在缺乏气象预测条件的古代,他所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办法是———向老天爷祈雨。一开始,他在自己家里设坛,顶着酷暑,露天祈祷。结果过了十多天,老天爷还是滴雨未下,于是又在城东的五个庙里相继设坛祈祷,还是没有一点效果。

  这个时候,张应扬听别人说起,位于瀫西的朱家山区蟠山上有龙,很灵验,于是,他走三四十里的路,带着一干人,前往“躬造请之”,结果还是没有应验。

  之后,越来越多的乡民拿着枯苗向他报告旱情,如果旱情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当年的粮食收成势必无望,对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从这个时间点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张应扬家里祈雨十多天,又在城郊筑坛祈雨,加上之前的旱情已经发展,此时的兰溪至少已经有一个月没有下雨了。

  作为地方父母官,此时张应扬的内心很焦急。他想,免去一时的钱粮赋税,远不及“一天霖雨”所救的人更多,而且,如果之前去的蟠山不灵验的话,香火也肯定不会传奉到今天。于是,他再次挑了一个日子,减去随从,连夜从县城前往蟠山庙。

  到了山里,先由阴阳法士入庙投词,等于和“神灵”打声招呼,知县要来祈雨了。等到天亮后,大家一起爬上山顶,设坛开始祈雨仪式。

  仪式一连进行了三遍,没想到到了第四遍时,有条黑蛇爬了出来。“凝神者良久,俄而有条黑蛇由庙东来赴,性状颇奇,长二尺许,众惊,以为真龙。且闻父老相传,祷得黑蛇者,当即雨”。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天夜里,兰溪果然大雨如注,等到拂晓时雨才停止。过了一两天,大雨继续下,至初九,吹起飓风,雨更加大,“苗获以甦,众大慰”。

  见到此情此景,张应扬发了一大段感慨,“当时不有此雨,则一望四郊几成赤地千里,地方胡以安国计,胡以充生人之伦,胡以相保为民牧者,又胡能一日晏然耶!”

  石碑所记载的年份

  金华八县曾连年大旱

  石碑上的信息显示,该碑为明万历十七年立,红砂岩石质,圆首,由底座和碑身组成。碑高152厘米,宽72厘米,厚36厘米。

  整通碑文为楷书,921字,分23行,竖式排列,正文855字。由时任兰溪县知县的张应扬撰文,包括县丞李纯熙、主薄林岳、典史徐樱、儒学训导等,兰溪县衙当时主要的政府官员都参与了立碑。

  据当地年长的村民相传,当时县衙篆刻有十多通碑,由当地年轻力壮的村民前往县衙搬运,但由于路途遥远,到了离县城16公里的社溪村关王殿时,这些村民实在扛不动了,就将大部分碑丢在关王殿,沿着曲折高低的山路,歇歇停停,轮流接替,扛了十多公里,抬回三通石碑,其中一通抬到村后海拔600多米高的蟠山上,二通立在村西的本保殿中,其中一通为青石质,由于风化严重,碑上文字几乎不剩。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本保殿被毁,该通石碑被村民用作厕所踏脚板,所幸碑阳朝下,碑文未被损坏。二十多年前,本保殿重建,村里将这通碑重新找回,立在殿中,所以被保护了下来。

  从今天的历史研究角度去看,其实,当年这位兰溪知县所碰到的,是一个灾害频频的气候期。现代很多气象学和地学研究的专家认为,当时的明朝,正处在一个气候上的小冰河期———气候寒冷,降雨区域不断南移,往北旱情不断出现。

  在古代历史长河中,明朝处在一个灾害多发的时期,明代自然灾害频发,万历朝更是达到整个明代灾害爆发之最。明朝最后的灭亡,也和旱灾频频、流民四起直接相关。

  根据金华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编撰的《金华水旱灾害志》记载,明代万历年间,特别是1582年~1590年这9年间,几乎每年都有旱情记录。

  这块石碑所记载的祈雨年份是1589年,在此之前的1587年、1588年以及1589年,连续三年“八县连旱,民大饥,饿殍载道”,道路上都可以看到饥饿而死的尸体。

  此后的1590年,旱情继续发展,“金华府八县旱,汤溪大饥。浦江连岁大旱,谷石一两,饥民数盈七八万。”也就是说,在兰溪张知县祈雨的第二年,由于连年干旱,兰溪隔壁的浦江,谷价已经暴涨。

  这位为民祈雨的知县

  安徽仍保存有纪念他的牌坊

  连续干旱而向老天爷祈雨,用现代科学的眼光去看,很有封建迷信的色彩,而且碑文所记载的内容,也不排除有文学修饰的成分。

  “但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可看出当时县令张应扬的执政理念,以及一颗为民之心。该碑的发现,对研究明代中晚期的职官制度、书法艺术,以及兰溪当地的道教活动、社会生活风俗、天文地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何寿松说。

  事实上,直到今天,我们还能从很多地方看到这位知县张应扬留下的历史遗迹。他是安徽休宁县人,自幼聪明好学,万历十年中举人,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中进士后出任兰溪县令。

  在任上,他制止了当地沉溺女婴的习俗,使得无数女婴得以存活。今天的安徽徽州古城岩景区里,还保留着一块纪念他的功德牌坊,边上的旅游提示牌就提到他在兰溪任上制止沉溺女婴习俗一事。

  此外,他还在饥荒之年捐出俸禄,置办社仓。为减轻百姓负担,决不随从邻县改变税赋。他的为官受到当时百姓的交口称赞,兰溪百姓为表感谢而两次替他建祠。现在,在张坞村的老一辈中还流传着他的很多故事,称他为“张老爷”。

  在兰溪之后,他又相继到滇南、福建等地为官,最后积劳成疾,在漳州去世。张应扬的出生地休宁县溪口镇冰潭小石丙村,有一座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出资建的功德坊,亦称“进士坊”,正匾额书刻“巡按直隶山东云南福建监察御史张应扬”。

标签: 旱情;防汛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