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7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叶星辰 通讯员 程梦倩)凌晨3点,天蒙蒙亮,陈兆海便与叔叔、哥哥牵着15只骡子出发了。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一路向金华江东镇焦岩村后山走去。
“驾”,随着陈兆海一声吆喝,十几匹骡子三步并作两步冲上了山岗,背上几百斤重的板材砂石轻若无物。
3个人,15头骡子,蜿蜒的山路,清脆的啼声。这个家庭骡帮,成为村中一道难得一见的风景。
骡帮:
哪里有山头,就往哪里去
今年25岁的陈兆海来自广西百色,别看他身材瘦弱,却已经是个“老江湖”了。
陈兆海的家乡百色是个盛产骡帮的地方,他说:“我们那边很多人都从事这个行当,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盛产滇马,滇马个子虽然小,但是脚力很好,不怕走山路。用滇马当种马,交配出来的骡子不但继承了这种优点,负重能力也大大加强。”陈兆海说起骡子头头是道。
从18岁开始,陈兆海就跟着骡帮,辗转福建、广东、湖南等地揽活。为了找活干,陈兆海和家人四处奔波,哪里有山头就往哪里去。
两个月前,陈兆海路过金东区江东镇,遇见焦岩村的后山在建一条2100多米的游步道。由于大部分山路十分窄小,修游步道的石板和砂石等材料如何运上山变成了一个大麻烦。
这正是骡帮的看家本领,村里就租用了陈兆海的15头骡子。骡帮就这样在金华的小村里暂时落脚了。
骡子:
起早贪黑,一天工作12小时
骡帮里最重要的成员自然是骡子。你可别小看它们,每头骡子都身价不菲。
一头成年的骡子售价在8000元左右。而且因为骡子干的是体力活,所以食量很大,一头骡子每天能吃下20斤玉米。一年下来,在每头骡子身上花的“伙食费”就要近万元。
不过,骡子们干得活也真不少。陈兆海说,骡帮的工作时间是起早贪黑,早上3点多就要出门,9点左右结束早上的工作;下午3点一直搬运到晚上7点左右结束,一天下来,要上山下山六七次。
“我的一匹骡子可以驮400多斤石材,壮一点的骡子可以驮600斤的石材”,说起自家的骡子,陈兆海挺骄傲。
陈兆海说,和马、驴相比,骡子的体力更好,而且寿命更长,一般有三四十年。不过,一匹骡子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上下山六七遍,皮也磨破了,毛也磨光了。所以,大多数的骡子累得只能活十几年。
赶骡人:
风餐露宿,卷起铺盖就走
说起骡帮中的生活,陈兆海用了八个字来形容,“走南闯北、风餐露宿”。
陈兆海说,带着一群骡子,能租到房子住,有个栖身之所已经不错了。有一次,开工的地方在广西田东县的大山深处,那里杳无人烟,根本没房子,只能搭帐篷,买吃的都要走上20公里的山路。
长年在外,大家都习惯了,反正生活用具一应俱全,每次搬家都是带着全部家当,用句玩笑话说就是卷着铺盖走人。
7年来,凭借着自己的辛勤苦干,陈兆海和叔叔组建了一个小骡帮。哥哥、叔叔、婶婶都是骡帮的一份子。他说,现在自己一大家子,全靠这些骡子吃饭了。“夫妻俩一个月最少能挣1万5,行情好的话一个月能赚2万元”。
去年,骡帮里还增加了一位“新成员”,就是陈兆海刚出生不久的儿子。
“虽然孩子才一岁多,但是已经走过南、闯过北,比很多孩子10多年去过的地方还要多”,陈兆海的妻子赵雅开玩笑说。
骡与人:
骡子有灵性,对我们很亲热
常年在崇山峻岭中工作,容易发生意外。陈兆海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13年,他带着骡帮到安徽黄山参与石梯的建设。临时爆破出来的小路只有2米多宽,一边是悬崖峭壁,另一边则是万丈深渊。
“在黄山的两年,20头骡子掉下悬崖,再也找不回了。”说起这事,陈兆海很伤心。
多年的经营,陈兆海一家子都和骡子产生了深厚感情。他说:“骡子也是很有灵性的,晚上见到我们的时候都会叫,让人觉得很亲热,心情也会变得好很多。”
这些从广西百色出发,浪迹天涯的骡帮想回次家也不那么容易。骡子要雇一辆大货车才能运回去,走一趟就是1万元,相当于骡帮一个多月的收入。
“好在骡子们也不想家,几年不回去,它们也无所谓。”陈兆海笑着说道,他已经两年没回老家了。
赵雅对未来也有些担忧,骡帮里的孩子一般到三四岁就会被送回老家上学,到时候孩子们再想见父母一面,就难了。
通讯员 程梦倩 见习记者 叶星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