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23日讯 随着旅游市场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放弃了走马观花的旅游形式,转而倾向于体验度更高的自助游、自驾游。同样,近年新出现的民宿也越来越受到这批人的青睐。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指导意见发布后,各地民宿有如雨后春笋。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市住宿业的20万张床位中,民宿就占了3万张,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但随着民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缺乏项目 游客“无事可做”
记者在金东区某村看到过这样的行程安排:游客住在村中,接下来几天安排的行程却是在兰溪、金华山等地。
“我们也是没办法,村里能玩的地方就那么一个名人故居,游客要住在这里,总不能天天陪我在院子里洗菜吧。”一位民宿老板说。如果是一日游的游客,他们并不担心,如果游客打算长住,怎么合理安排游线,是个问题。
在我市不少民宿聚集地,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不少民宿业主拿出的应对手段乏善可陈,最常见的是在民宿中增加一些棋牌室、台球室等娱乐项目。
关于民宿的定义,大多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或者闲置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显然,如果仅仅只是具有住宿处所这一功能,这样的地方还够不上民宿的定义,只能说是一家高级农家乐。
“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但玩的东西少了些。”来金东区孝顺镇白溪村游玩的上海游客嬴红芳说,自己是第二次来白溪村,这次游玩的线路和上次大多相同,希望今后村里的项目可以多一些,“这次是和艺术团一起来的,如果村里人能够和我们互动起来,那就更好了。”
“多数都是白天来晚上走,但即使这样,村里的千层糕还是卖断了货。”婺城区塔石乡塘头村村支书胡根生说。今年年初,该村曾专门以塔石特色食品办了一个美食节,吸引了不少游客,“其他假期里村中的番薯干和茶叶也卖得很好,如果游客们能多住几天,村民收益肯定更好。”
胡根生说,为了增加村子的魅力,现在村中的墙壁不仅请人画上了水墨风格的各色彩画,还正在研究开发更多旅游项目。
“只要地质条件经过论证,我们这里就会建起一条栈道供游客探险、游玩。”胡根生指着村附近一片峭壁说,塔石本是山区,游客来玩怎么能少了“山”的味道,“我们还将结合塔石和村里的特点,在夏天推出嬉水、采摘、户外运动等项目,希望给来塘头的游客不一样的体验。”
传统酒店:保持品质 创新产品
虽然存在项目缺失等问题,但旅游旺季时的民宿仍一床难求。
游客住民宿的越来越多,传统酒店尤其是一些主打经济快捷的酒店自然受到冲击。
记者注意到,为了应对民宿的挑战,我市不少酒店正积极应对,有的从价格着手,主打性价比;也有的索性推翻重来,以新面貌迎接新形势。例如市区某酒店,通过近几年的提档改造,目前正将旗下几家酒店以婺剧、鹅等不同主题推向市场。
在该酒店江南分店,房间中有利用蝴蝶元素装饰的花格窗屏,像极了婺剧开场缓缓拉开的帷幕,这一造型也正是江南老房子的窗屏设置。加上后面那道智能控制的窗帘,每当顾客进入房间自动掀开的刹那,更有蝴蝶翅膀般拍打的节奏,告诉你这里即将上演的故事……
“无论是住民宿还是酒店,住客最注重的还是体验,我们相信,以我们的方式来打造的体验,一定能留住他们。”该酒店相关负责人说,只要用心,就会打动住客,“试营业期间,酒店天天满房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情怀”的民宿更能留住客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谈起理想中的民宿,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何宸希会搬出陆游的这首《游山西村》。
“有一次带学生去丽水开展实践活动,在一个乡村的民宿中遇到这样一对夫妇,他们是第二次去那个地方。”何宸希说,那对夫妇告诉自己,当初他们并不是冲着民宿去的,而是为了观察和拍摄闪电而去,最后却意外与房主成了朋友。
“房主和一般住店的主人其实并没多大区别,但他更愿花时间、选时机、挑话题来和住客们交流交谈。”何宸希说,大概是大家年纪相仿的缘故,那天晚上一帮人在院子里聊了很久,“我相信对于那对夫妇来说,即使村附近出现了比这家装修更好的民宿,他们还是会选择原来这家。”
记者注意到,在我市部分民宿中,虽然房主在住客到来时会非常热情地招呼,但在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双方关系又会变为传统旅店和住客之间的关系,少有交流。
“那间民宿给我留下的印象除了干净外就没有其他了。”从北京来金华旅游的张硕说,“有点遗憾,和住普通旅店并无区别。”
不过,我市的民宿并非全都如此。在我市,还有一批在门口挂着“家+”牌子的民宿,他们和丽水那家民宿一样,带着浓浓的人情味。
在这里,古村落的居民不用改变日常的生活习惯,当有客人来时,家里有空余房间就可以提供住宿;家里有一些游客必需品的,可以变成便利店;家里能提供餐饮的,又可以成为餐馆,游客敲敲门就能吃上一顿热乎的农家饭菜。
“家+”的人情味有多浓?在我市第一季“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中,有位英国姑娘在琐园一个阿姨家住了21天,回国后写信称琐园村阿姨为“中国妈妈”,并在半年后重返琐园村又住了4天,再次享受“家+”服务。
“在这种模式下,古村落的居民其实是像招待亲戚朋友一样来对待远道而来的游客,他们所要付出的成本很低但又能赚到钱。而游客只需付出合理的费用,就能享受到家一样的感觉。而且这个家还能带给游客一种不同的生活体验以及更多情感上的满足。”市外侨办工作人员金尤佳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