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我从新疆来》央视热播 里面记录了一个“新金华人”的故事
2016年06月24日 10:35:00 来源: 金华晚报 记者 董宏程

  浙江在线6月24日讯 关注电视的市民最近可能都发现一部大型人物纪录片《我从新疆来》在CCTV9以及网络热播,这部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18个在内地生活工作的不同民族的新疆人的人生经历,一经播出就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和讨论。

  《我从新疆来》由库尔班江·赛买提担任总导演,原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担任顾问,陈建斌担任解说。昨天,记者了解到,金华儿童港英语俱乐部的校长和创始人,出生于新疆阿克苏的维吾尔族小伙卡哈尔·拜西尔也作为主人公出现在这部纪录片中。他从新疆一步步来到金华扎根,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金华人”。

  导演从数百人中挑选了他

  《我从新疆来》共有六集,每集讲述三个人的故事。卡哈尔·拜西尔将在今晚第三集中出现。记者见到他时,他刚从北京的政协大礼堂的首映式回来。“我的片子在首映式被播放。”卡哈尔·拜西尔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纪录片是同名图书《我从新疆来》的延伸,导演库尔班江也正是图书的作者。该书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了100多个在内地工作和生活的新疆人的故事,卡哈尔·拜西尔就是其中的一名受访者,有关他的题为《和平的梦想和自由的代价》的故事被收录其中。

  2015年上半年,库尔班江又联系上了卡哈尔·拜西尔,表示想要将图书拍成纪录片。就这样,在2015年7月和2015年12月里,库尔班江两次拍摄卡哈尔·拜西尔的故事,他的故事再次从百人中脱颖而出。

  他在金华圆了自己的英语梦

  卡哈尔·拜西尔的父亲在一家印刷厂工作,由于汉语不好,交流很受限制。卡哈尔·拜西尔的父亲希望他长大了会汉语,便把他送进了汉语学校。卡哈尔·拜西尔对语言学习,尤其是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他考入北方民族大学,一开始被分配到数学系。但由于对英语的痴迷,他转到了英语系,大三的时候,他拿到了一个参加“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名额,并取得全国第17名的好成绩。通过这次比赛,他立志成为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

  大学毕业后,卡哈尔·拜西尔的父亲要求他回到新疆,但他并不甘愿如此,他背了个背包就去北京追寻英语梦。在北京,他在一家英语培训中心找到一份外教助理工作,没多久,学校就派他到义乌分校。

  2008年卡哈尔·拜西尔来到金华,发现这里还没有一家全外教的英语培训机构。同年,他在金华成立了一家外教儿童英语培训机构。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他的学校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学习。2010年4月,他开办了儿童港英语俱乐部。现在,该俱乐部已经拥有了一支近40人的教学团队,其中包括9名外籍教师,有500多名金华孩子在这里学习英语。

  金华让他觉得很舒服

  在卡哈尔·拜西尔的英语俱乐部,记者见到了不少汉字“和”字。“这个字传达了尊重、合作与分享。”卡哈尔·拜西尔认为,单元文化造成心胸狭隘,多元文化会让视界无限。他说,希望在教会孩子们英语之前,让他们拥有团结友爱、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精神,这对社会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记者也发现,俱乐部的设计很有些西部风情,“这里面融入了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感觉家乡就在身边,真好。”对于已经生活了8年的金华,卡哈尔·拜西尔也已经很有感情,甚至会说多句金华话。“金华让我觉得很舒服,这是一个安逸而热情的城市。”卡哈尔·拜西尔说。

  卡哈尔·拜西尔告诉记者,他想把更优质的英语资源带到金华。关于未来,他想在全国建立100所分校,这些学校会重点分布在大西北,让西北农村的孩子们将来也能享受到跟沿海发达省份孩子一样的英语教育。

标签: 新疆;金华;英语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