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河山重整看朝暾 浦江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一周年回眸
2016年06月29日 11:32:00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邵雪廉 报道组 洪建坚

34131467131479326.jpg

浦江翠湖

  浙江在线6月29日讯 浦江是个好地方。

  1万多年前,先人在浦阳江畔开始人类稻作文明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种植记录和实证将浙江文明史从8000多年上推到1万多年;1000多年前,一支姓郑的家族从桐庐迁至浦江,创造了15代不分家的家族聚居史,以孝义治家的168条家规闻名于世并成为当时的治国法典,这便是“江南第一家”;730年前,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学社团———月泉吟社在浦阳江重要支流西溪边成立;100多年来,浦江涌现出160多位在中国历史上有地位的画家。这是一片风景异常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

  浦江是个伤心地。

  30多年来,水晶产业在浦江发端,并迅速壮大为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加上其他行业污染,浦江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多年来列全省倒数第一;文人雅士辈出的浦江,成为计划生育、违法建房等社会治理问题最多的县,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任浙江省委书记时,率先倡导领导下访,选择矛盾最尖锐、信访最严重的浦江作为下访第一站。

  浦江是个新样本。

  2013年5月6日,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浦江在全省率先拉开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的序幕,打响“五水共治”发令枪;2015年6月23日,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县(浦江)建设动员会召开,浦江开始新的探索。尽管时间不长,效果已经显现:绿水青山回来了,美丽家园建设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社会风气转变了,成为中国社科院、省委党校等专家眼里基层治理的“浦江样本”。

  省政协副主席陈加元的另一个身份是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县建设协调小组组长。他全程参与、亲眼见证浦江变化,热情地抒写了多首诗词。解读这些诗词,也许可以解开浦江巨变之谜。

  日月重辉映碧波

  ———美丽家园回来了

  连日高温,清澈的翠湖水波荡漾,游泳者络绎不绝,他们曾20多年不敢在这里下水;居住在东溪、西溪边的人们打开20多年没敢打开的沿溪窗户,让清风扑面而来;一片片花海开得正艳,人们与蜂蝶同乐,他们曾20多年没能尝到这份惬意;美丽乡村迎来四方游客,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脸,他们曾20多年没能为这个家园自豪……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美丽庭院”“清洁田园”“花漫浦江”等环境治理组合拳,一拳一拳、一锤一锤,都像告别过去的郑重宣誓,串连成重整河山的坚定步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县建设一年多来,浦江的山山水水、城市农村都在持续发生深刻变化。

  目前,浦江境内22条劣Ⅴ类支流全部消灭,51条支流中优于Ⅲ类水质的达到42条,浦阳江出境断面按地表水21项考核标准已全部实现Ⅲ类水,壶源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另外,浦江创新实施“一厂一湿地、一村一湿地、一库一湿地”,265个村建成人工湿地,既净化了水质,又涵养了水源;全域铺开垃圾分类,半年内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减量40%;迈开追寻美丽的脚步,全县2900多亩裸土复绿开满鲜花,2.8万户“最美庭院”遍布城乡,美丽向每一条道路、每一片田园、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家庭延伸。

  虞宅乡是浦江水晶产业的发源地。现在,这里最闻名的是乡村休闲游,尤其是新光村的廿九间文创基地,将乡村休闲游与文创产业结合起来,小小新光村自去年10月以来已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廿九间文创基地负责人陈青松是浦江人,以前在外打拼。“很多次想回乡投资,因为浦江成为环境脏乱差的代名词,不仅羞于向朋友推介,连自己回乡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现在,我很自豪,因为我的家乡重新成了山清水秀之地。”

  据介绍,多年来列全省倒数第一的浦江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2013年上升到第38位,2014年上升到第18位,2015年居第11位。

  【诗话】2014年7月16日,陈加元写下《欣闻浦江今夏开泳》一诗,其中写道:“奋起千军除腐恶,旗开百里振山河。人民自有回天力,日月重辉映碧波。”这样的感慨,正是浦江旧貌换新颜的见证。

  村前老树催新发

  ———产业转型找到跑道

  “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换回绿水青山,还要金山银山。在奋力治水拆违的倒逼下,困难来得比别人早一些、去产能比别人早一步的浦江,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找到跑道,见到曙光。其中水晶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头道课题。

  “不但要增加市场占有量,而且要占领水晶科技开发的高峰,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水晶产销中心。”这是省委书记夏宝龙对浦江水晶发展提升工作的要求。不久前,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浦江水晶产业发展提升工作。市委书记赵光君指出,围绕省委要求,浦江水晶产业要实现从集聚到集群、从量变到质变、从制造到创造、从跟跑到领跑的四大转变。

  目前,浦江已全面完成水晶整治,2.2万多家水晶加工户经淘汰、整合缩量提质为605家水晶企业,整合完毕后全县水晶企业总数将控制在500家以内。为了确保水晶生产企业集聚发展,浦江共建有中部、南部、西部、东部四个水晶产业集聚区。浦江阿里水晶有限公司位于浦江中部水晶产业集聚区内,该公司董事长倪忠诚说,入园后生产环境大大改善,政府服务也更到位。“除了根据业务需要整合关联企业,我们还在筹备浙江省水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推进技术创新。”

  今年1~5月,水晶产业实现产值31.2亿元,同比增长15.7%,与集聚区的投入使用紧密相关。水晶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孙明光说,水晶产业集聚区建设,除了要解决规范化生产、污染物处理等任务,更要解决规模化、集聚化的问题。“我们要在企业数量上实现1+1<2,在发展质量上则实现1+1>2。”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一个推动水晶产业向高端化、品质化、艺术化的水晶时尚产业转型的思路和平台,已经付诸实践和努力,那就是浦江水晶时尚小镇的规划建设。

  水晶时尚小镇计划总投资60亿元,占地3.7平方公里,以中部集聚区为依托,但仅仅是作为生产加工区域。与之融合的将有中外水晶产业合作园,招商重点是以捷克为代表的国际知名水晶企业,推动浦江水晶产业与世界知名企业合作;水晶工坊,集聚的是著名工艺师的工作室、创意设计公司;总部集聚区,集聚的是高端水晶企业办公区;水晶研发基地与产业孵化器,集中了水晶试验室、原材料研发、加工设备研发及创新创意办公空间、投资公司等;还有水晶博物馆、水晶会展中心及保留下来的村落等。

  “浦江水晶产业存在品牌、技术和人才、企业规模、产品结构、原材料、装备六大短板。水晶时尚小镇注重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位一体’,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不仅可以解决短板,而且推动各项高端要素的有机融合,为浦江水晶的凤凰涅槃搭建起飞平台。”浦江县经商局局长楼新有说,作为水晶时尚小镇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中捷产业园日前被列入省政府与捷克工贸部的签约合作项目,其他对接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

  作为浦江三大传统产业的挂锁、绗缝,转型升级也在推进,前者以产业集聚为主,后者以营销模式的创新为主。同时,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培育,也是浦江产业转型工作的重点。

  浙江艾杰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宏涛没想到,当初的“浦商回归”项目如今已成为浦江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基点。该企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微生物发酵溶菌酶生产和出口企业,也是国内唯一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的溶菌酶产业化项目承担者,正向世界级健康产业集团迈进。以此为基础,浦江整合已有多家医药制造企业,通过“以商引商”、建设“园中园”,力争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破”是为了“立”,然而,“破”不易“立”更难。“关键时候没有退路就是最好的出路。”这是浦江面对治水拆违的艰难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漫漫征途中秉持的理念。绿水青山已换来方兴未艾的乡村休闲游,去年浦江接待游客526.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29%和75.25%,被评为全省旅游发展十佳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浦江有信心在传统产业的转型与新兴产业的培育中,交出同样亮丽的答卷。

  【诗话】2015年2月25日,陈加元在浦江冷坞古村写下诗句:“远在深山有冷坞,春来细雨润如酥。村前老树催新发,路入桃源问旧符。”村前老树催新发,这,何尝不是浦江产业转型的写照?

  乾坤朗朗日月重光

  ———公平正义重塑社会生态

  “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不仅换回绿水青山,还换回了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6月23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基层治理理论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教授说,浦江在基层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尤为可贵,其首要经验就是厉行法治。浦江县委相关负责人说,公平正义、依法依规、无私无畏是浦江治水拆违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三条原则。

  浦棉生活区内有15幢公寓楼,是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原浦江棉纺厂宿舍楼,房屋面积最小的14平方米,最大的仅45平方米。许多居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和绿地,搭建起铁皮棚194个、面积2350平方米,用于摆放杂物、停放自行车,涉及利益相关者600多人。

  今年5月,浦棉生活区铁皮棚整治正式启动。让浦阳街道与大桥路社区负责人感到意外的是,曾经的“老大难”问题,却在这次整治中实现100%自拆。居民户马江州说:“我们相信党委政府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也相信大家都是公平的。”

  “让正义看得见,让善良出头天。”这是浦江县委主要领导与自媒体负责人交流时说的一番话。

  在治水拆违行动中,县四套班子向全县庄严承诺,绝不为一个违建户说情、绝不为一家污染企业开脱。“县领导讲一个人情,乡镇书记、镇长讲两个人情,局长讲十个人情,我们的工作还能做下去吗?”一位县领导说。

  而公平正义的基础是依法依规。浦江每一项治水拆违措施的出台都依法依规,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法规集合运用,“哪条法规硬就用哪条法规套,哪个部门处理快就叫哪个部门来,哪支队伍强就叫哪支队伍上”,强势推进却绝不蛮打。这样的依法依规同样运用于其他事务上。今年元宵节前,郑宅镇20多个村几万村民要迎龙灯到诸暨祭祖,十年一度的风俗已经延续几百年。危急关头,浦江县委主要领导当机立断,定下“三个绝不”原则:由于此类活动历史上曾多次演变为大规模的群众骚乱,为了社会稳定,几万人如此大规模的行动,“绝不同意”,这是原则性;当天若几万人聚集,那“绝不阻挡”,公安干警将维持秩序,不当场阻止,这是灵活性;等村民回来,对为首分子连夜依法处理,“绝不放过”,这是规矩。把这“三个绝不”事先公开,最终没有人再去祭祖,没有人上访,使得一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的潜在严重治安案件无形中化解。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依法治理,使得法治与秩序在整个浦江深入人心。

  无私无畏,是因为心中有人民,心中爱这片土地和家园。从治水拆违、转型升级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县建设,浦江要做的是打赢一场又一场战役。“如果有私心,就会有戒备、有恐惧,也就打不了这些战役。”房宁说。

  房宁还认为,浦江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构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扎实开展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还是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浦江都是为了打造一支随时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友”队伍。其中,既有省优秀共产党员陈新荣、曹红岩,更有一大批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平民英雄。1月21日寒潮期间,浦江共有260多个自然村断电,但无数共产党员、乡镇干部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乡村,恢复交通和供电,走访慰问每个孤寡老人,确保每天走访两次、送上两顿热饭,他们的脚印和胸前的党徽在雪地里熠熠生辉。困难和灾害面前,让浦江百姓们热泪盈眶的,都是可爱的党员干部们无数次勇敢站出来的身影。

  作为有名的信访大县,浦江信访总量在2013年下降50%、2014年下降33.5%的基础上,2015年又下降49.2%,2015年受理的初次信访实现了“清零”目标。参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基层治理理论研讨会的专家颇感意外,但听了“2·16”大搜救行动中的感人细节后,他们觉得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了。

  三个小孩失踪后,浦江县委仅仅发出一条指令,要求各方介入与准备。结果,各种型号的上千只充电宝一下子集结而成;够上万人吃饱肚子的馒头、粥立即送了上来;接到交通严重阻塞的信息后,驾驶员和志愿者们就地组织维护交通秩序,立即恢复畅通,组织工作的精密程度令参加过无数次救援行动的搜救队员们叹为“奇迹”……这就是浦江人的大爱,这就是换回绿水青山后,这片土地上人民团结一心迸发出的力量。

  【诗话】2015年6月12日,陈加元在《沁园春·治水颂》写道:“扶本治标,转型升级,力挽狂澜胜禹王。抬看眼,正乾坤朗朗,日月重光。”也许,这是浦江正在发生的最为深刻的变化。难怪他在今年写的另一首《又回浦江》里写道:“大美小康如我待,此生欲作浦江人。”

  尾声

  截至目前,省、市各级部门与浦江达成支持意向284条,下拨支持浦江试点补助资金3.3亿元,相关试点政策逐步落地,给予浦江各类试点48个。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浦江实现了社会发展由治水到转型、城乡面貌由干净到美丽、基层环境由乱到治的转变。“不让浮尘遮望眼,河山重整看朝暾。”陈加元在2012年所写《咏浦江》里的诗句,正渐渐走向现实。

标签: 水晶;浦江;治理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