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高温湿热“烤验” 老人如何防暑?
2016年07月15日 15:28:20 来源: 金华晚报 方令航

  浙江在线7月15日讯 连日来,我市开始持续高温湿热“烤验”,有市民在微信上戏言:“躺在床上是红烧,加了席子是铁板烧,下床是清蒸,出门是烧烤,到游泳馆被水煮,回来路上被生煎,回到家里还要回锅。”

  一般来说,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天气。每年入伏的时间一般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极端最高气温虽然很少出现在三伏天里,但是入伏以后空气湿度大,不利于人体排汗,所以人们感到“热了”,这叫体感温度。由此看来,是不是高温天气,35℃是个“门槛”,在盛夏同样的高温下,湿度越高越感到热,湿热要比单纯的干热更让人们感到难受。

  在这种高温湿热天气里,老人生活起居应该注意什么?

  选防晒衣有讲究

  老人必须更注意防暑降温,在室外活动或劳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防止因周围血管扩张和血容量不足而导致冠脉供血减少,以及心肌缺血而诱发冠心病心绞痛。高温下如果要户外行走,选择一件防晒衣必不可少。据了解,防晒主要是防紫外线,国家现行的纺织品防紫外线标准规定,当面料UPF(UPF是指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越高,就说明紫外线的防护效果越好)值大于40,且UVA(指紫外线中对人体伤害最大的那一部分)波段透过率小于5%时,才能称为防紫外线产品,标注为“UPF40+”;当UPF大于50时,表明产品紫外线防护性能极佳,标识为“UPF50+”。

  棉、丝、尼龙等防紫外线性能较差,而涤纶较好;衣服材质密度越大,越防晒;颜色越深,防紫外线性能越高。但也不能忽略服装的透气性,一些劣质布料的防晒衣过于严密,吸湿、透气性差,穿了不透气,反而可能捂出痱子。老人应尽量避免在10:00~14:00紫外线最强烈的时段出门,如需出门最好备足饮用水,涂抹防晒霜,戴好帽子、带上遮阳伞等防晒物品。如果不凑巧让太阳晒伤,可用冰牛奶液每隔3~4小时湿敷一次,每次15~20分钟,或进行冷喷雾、湿敷,并倒冷膜,安抚、镇静皮肤,配合使用舒缓、保湿的护肤品。若晒伤严重,应及时到正规的皮肤病专业诊疗机构接受诊治。

  饮食清淡 空气流通

  广福医院肾内科主任徐小君提醒,炎热天气更应该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荤,少吃油炸爆炒食品。饭菜品种要多样化,防止单调。饮食调补也要以清补为主,夏日清补能够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夏日清补常食莲子粥、绿豆汤等,可以补脾健身,又可防热、防湿、防痰,健身防病。

  炎热天气,人体为了散热出汗多,造成缺水,可能加重血液黏稠度,造成高黏血症,会引发血栓、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夏天应多喝水,可调节血液黏稠度,又可降温。炎热的夏天,凉开水中加少量食盐能够补充人体盐分,也能很好地降温。老人夏季饮食还应注意少吃和不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洁净的食品。对于体弱的老人,应避免食用冷饮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碍而致病。

  在炎热和多雨的夏季,高温与闷湿并存。很多老人吹空调容易导致感冒、发烧、咽喉疼痛、食欲不振等。新科空调金华市场负责人吴伟虎支招,早晚天气较为凉爽时应开启门窗通风,让空气流通,中午太阳暴晒时将门窗关闭并拉上窗帘,以隔绝室外热空气的侵袭。高温天气市民喜欢开空调,建议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为预防空调病,要经常开窗换气,最好在开机1~3小时后关机,要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室温最好定在25~27℃左右。

  很多老人不知道使用空调的抽湿模式。除湿运行的作用是将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冷凝水排出室外,从而降低室内相对湿度。当空调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蒸发器表面温度降低,就使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这些冷凝水经出水管排出室外,就是空调器能除湿的工作原理。和制冷功能比,开启除湿功能时,风扇一直以低速运行,压缩机则开开停停,制冷系统作间断性制冷循环,产生的制冷量大部分用于平衡室内空气的潜热,即水蒸气变成冷凝水。所以空调的抽湿功能比制冷功能省电,很适合湿热季使用。

  高温湿热注意保护心脏

  当前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特别是6月下旬集中了大量降水,因此一旦气温超过32℃,人体就会感觉十分闷热不适了,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桑拿天”。随着高温高湿天气到来,天气进入了全年最闷热的时期,所以说某一时间段温度高和人们说的“热”有着不同的含义。在高温高湿天气中,老人特别要注意保健,盛夏季节常见的中暑、胃肠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等要多加预防。高温湿热的天气,让很多心脏病人吃不消,最近以来,不少老人都提出“心脏不舒服”的症状,因为湿热天让人体机能对高温环境无法适应,使心脏病人倍感煎熬。尤其是一些慢性心衰患者,更应该格外注意,出现不适感觉时,应立即就医。

  潮湿、高温的环境是影响心脏病发作的关键因素之一,且环境越潮湿,气温越高,心脏病发病及死亡风险就越大。广福医院心血管专家金烈表示,潮湿的环境加上高温,会增强人体的生理应激反应,尤其是影响人体微循环系统。比如说,向心脏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会因为受不了高温、湿热而“罢工”,这些都可能诱发心脏病。

  由于热和潮湿使得心率增快,脉搏输出量减少,加之湿热环境可使心室容积增大,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多,使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人在炎热的夏季进行锻炼时宜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在雷雨到来之前的湿热情况下,应注意适当休息或保持安静状态。有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史的患者可预防性用药,若外出旅行须随身携带抗心绞痛药物。在保健方面,中老年人可以每天吃几个苹果,苹果所含有的纤维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减低患糖尿病的机会,并疏通栓塞的血管。

标签: 高温;老人;防暑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