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5日讯 置身绿油油的百亩桃树林中,王根祥喜不自禁,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从养猪到种桃,从养猪大户到家庭农场主,活了大半辈子的王根祥,想不到自己还会经历这样一场“跨越”。
在农村生猪养殖减量提质、转产转业的大背景下,面对违章猪舍要被拆除时,王根祥犹豫过,面对不养猪后干什么时,王根祥迷茫过……度过转型“阵痛”期,希望又摆在面前。“养猪确实不是长久之计,污染环境,风险又大,现在想想,这个选择还是对的!”王根祥深有感触,“经历过了才明白。”
拆猪舍
从5月头上开始,坐落在南湖区新丰镇净相村的祥顺家庭农场里就呈现出丰收和忙碌的景象,百亩桃树的枝条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油桃、毛桃,个头最大的桃子有半斤重。51岁的农场主王根祥和妻子高爱珠喜上眉梢,召集人手采摘、装箱。
端午节前的一天下午,记者前去探访时,王根祥夫妇正忙着将刚采摘下来的果实装箱,塑料筐里油桃、毛桃色泽均匀、果形饱满、卖相好,尝上一口,更是香脆甜润。
“总共108亩地,桃树是大头,有102亩,收成还行,亩产1500斤。”王根祥乐呵呵地说,“刚上市时,油桃批发价七八元一斤,毛桃价格就更高了。今年是桃树第一年结果,明年产量应该会更高。”
回到3年前,他想不到会有今天,那时候或许只有犹豫和迷茫。
2013年,南湖区开展违章猪舍拆除工作,王根祥家要拆除的违章猪舍有2000多平方米。在当时的净相村,王根祥算是养猪大户,家里存栏母猪100多头,年出栏生猪1300头左右。
“哪里舍得拆啊,一直都靠养猪过日子。”当时,王根祥一时难以转变观念,实在接受不了,对拆违章猪舍一事尽是抵触,“区里、镇里和村里的领导几次上门做工作,讲道理……”
“想来想去,他们说的这些的确在理,养猪是太污染环境了,环境差了,对子孙后代也没个交代。”拆就拆吧,还是拆掉好!政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引导,再加上自我反思和权衡,王根祥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拆猪舍。
新出路
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才能走得更加长远。不过,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猪舍拆了,不养猪了,新的出路又在哪?不光是王根祥这样的退养户,这也是政府重点考虑的问题。按照拆转并举的要求,南湖区全力开展违章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工作。
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转产转业技能培训……一项项优惠实在的政策纷至沓来,多措并举,让养殖户们不再为寻找新出路而感到迷茫。
2013年5月,经土地流转,王根祥承租了108亩农田,注册登记了嘉兴市南湖区新丰祥顺家庭农场,2015年正式引进油桃、毛桃种植。
隔行如隔山,养猪和种植虽说都是农活,但还是有差别,这一步“跨越”,王根祥还面临着不少难题。
“政府的人没少操心,种植前帮忙联系引荐,让我去上海、衢州考察,还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王根祥小有得意地说,“后来发现,也不是什么难事,很快就能上手,比养猪简单多了。”
也正得益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农业产业化负责人沈补根等专家对营养技术方面的精心指导,王根祥家的桃子不仅产量不错,而且卖相好。
“目前来说,销路是不愁的,一天都送出去两三车(桃子),一车就有4000斤。”说到这,王根祥一脸幸福,“按每亩平均6000元收成计算,估计收入有个6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王根祥也顺应“互联网+”潮流,通过微信为自家的桃子“吆喝”起来,进一步拓展销路。
大变化
2015年,南湖区注册家庭农场131家,其中由生猪转产转业户创办的有78家。2016年,计划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10家以上。
从传统农业到生态农业,从养猪大户到家庭农场主,这样的个体转变,也折射出农村的环境之变。对于这一点,王根祥深有体会。
“以前一走进村里,到处都是臭烘烘的,从早到晚跟猪打交道,人身上也是臭的,洗个澡换身衣裳,还是一样。”王根祥说,“现在不一样了,闻不到臭味,河水也干净了,人也轻松不少,没以前那么累了。”
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悄然转变。“就是散户,以前下班或者干完其他农活后也是一头扎进猪圈里,现在就不同了,时间富余了,老太太们晚上也要去村里的活动中心聊聊天、跳跳舞了。”王根祥笑呵呵地说,“环境好了,生活也丰富了,和以前哪能一样呢?”
思路决定出路,王根祥的“转型升级”之路显然还没画上句号。在别人的建议下,他和妻子正盘算着来年再提升环境完善设施,将家庭农场办成集种植、批发、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农家乐”。
夫妻俩的想法如果实现,待到明年桃花盛开之时,这家家庭农场想必又是另一番光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