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8日讯 “孝父母,不能忘;爱父母,生孝情;存孝意,献孝心……”前不久,在新塍镇天福村文化礼堂举办了“共聚重阳 福孝之宴”大型活动,将孝文化在群众中扎根并传承,形成“人人践行孝行为,户户荡漾孝文化”的氛围。
秀洲区已建有符合省级标准的农村文化礼堂38家,今年,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11家特色鲜明、布局精巧的“新成员”,并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融入这些文化礼堂,因地制宜,依托“文化礼堂”的场所,做足“+”文章,使农民群众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把活动场所提升为“精神家园”。
在新塍镇天福村这个远近闻名的“孝敬村”,孝文化被村民们发扬光大。目前,天福村正在着力打造“孝文化先行示范村”,让子女的孝顺体现在平时的小事和细节中,以“微孝”理念丰富乡村内涵。秀洲区根据各自文化礼堂的特点,通过“礼堂+孝老文化”,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敬”。“依托礼堂阵地,将孝文化与礼堂文化‘完美融合’,形成敬老爱老良好氛围,并通过开展重阳敬老礼、集体金婚礼、祝寿礼等礼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礼堂‘孝’文化理念。”天福村党总支书记吕中祥说。同时,该村通过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儿媳”,设立“孝道红黑榜”等方式挖掘孝源,树立“孝老”标杆。
近年来,秀洲区通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仅重塑了农村的文化地标,打造了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也为全区农村老年人开拓了养老公用文化空间,实现了农村养老模式从“小家庭养老”到文化礼堂“大文化养老”的华丽转身。
中午时分,走进新塍镇潘家浜村文化礼堂,一眼看到的是一个个保温盒,热气从中升腾起来。只见保温盒里盛着一荤一素两个菜,外加一碗米饭。村干部带头成立的送餐志愿服务小分队,连续5年为村里的低保、重残和90岁以上的老人上门送饭,风雨无阻。
天福村文化礼堂与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无缝对接”。该礼堂设有日托室、图书室、棋牌室等功能室,并向村里老人免费开放。同时,根据实际,礼堂还发展特色居家养老服务,设有老年餐厅,并成立专门义务送餐小分队,为生活自理困难的空巢、孤寡、高龄老人开展送餐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的养老质量。这样的“礼堂+养老服务”模式,实现了农村老人“老有所依”。
“文化礼堂育家风”活动、美丽非遗进礼堂、道德讲堂进礼堂……“礼堂+乐老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农村老人“老有所寄”。一方面,通过一系列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吸引农村老人集聚文化礼堂,为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提供精神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开设太极拳、排舞、唱戏班等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培训班,进一步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秀洲区还积极打造农村老年智慧平台,鼓励各村退休教师、老干部、老年文艺爱好者参与到文化礼堂建设中,为礼堂建设出谋划策。“通过‘礼堂+用老平台’,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为’。”秀洲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秀洲还充分发挥老年人在村庄管理、关心教育下一代、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吸引老年人担任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春泥计划”辅导员、乡风文明督导员等角色,进一步发挥老年人的特长,使其实现自我价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