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郑琪 本报通讯员 王家铃 盛羽)采访之前,王佳燕的几个同事不约而同地形容,“你能感受到她的护士气质”。
果然,见面不久,很快就捕捉她身上的几个特质:文静,有耐心,喜欢笑,记忆力好。她娓娓讲述着自己三十年来的生活,亲切的态度让人感觉很舒服。
1987年4月,王佳燕出生在浙江嘉兴平湖,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她一直是班长,中学期间担任学习委员。 到市里读高中,是王佳燕第一次离家。她记得,班上一些同学家里订了《钱江晚报》,偶尔也会拿到学校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那时候,《钱江晚报》成了他们看世界的窗口。“可惜高中读书很忙,我没能保持读报的习惯。”
2006年,王佳燕进入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就读护理专业。一般的大学生每天上下午各两节课,但护理专业的学生一天九、十节课全排满了。内外科、老年护理、康复、营养……繁忙之余,王佳燕最喜欢在临睡前和室友们聊天,奥斯卡颁奖礼、香港回归十周年、诺贝尔奖等话题也让这个女生们临睡前的“小讨论会”跟上了世界的节奏。对王佳燕来说,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也让她多了阅读的时间。去校门口报摊上买份报纸,成了每天可以把握住的“小确幸”。
2008年,中国发生了几件大事。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5月的汶川地震,8月的北京奥运会。王佳燕对那一年的记忆,都有《钱江晚报》的身影。她记得,当时报纸上做了好几组的连续报道,有的出了特刊,记者从现场发回的一个个温暖故事,都让她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当护士7年,如果说没遇到委屈的事情,那肯定是假的。但王佳燕很乐观,强调“保持一个好心态,再去争取一个好的结果”。2015年,邵医护理正式申请加入DAISY基金会,启动DAISY Award国际优秀护士奖评选,医院在每个楼层都设置了一个信箱,欢迎病人、家属、同事、医生或管理者,写下“护士,我要感谢你”的理由。医院近两千名的护士里评出了12个优秀护士,王佳燕是其中一个。推荐她的卡片上写着:她用自己的耐心、细心取得了患者的信任。
不得不说,这种观察力、判断力的背后,是很多汗水的付出。王佳燕一天忙下来,平均要走近两万步。等到下班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就像同事们说的,“别看佳燕姐瘦瘦的,干起事来有用不完的精力”。
说到这里,王佳燕也特别感谢了《钱江晚报》。“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在老人身边。好在这几年,我和家里人一直订阅《钱江晚报》。报纸上每天都有有关健康、医院的新闻,很专业也很贴近民生,在衢州老家的公公很喜欢看。每次视频时都会和我说他看到的故事,这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陪伴吧。”
马上就要三十岁了,对未来有什么期许吗?王佳燕说,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现在的干劲与热情。
王佳燕:1987年4月出生在浙江嘉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脑外科护士。2015年荣获邵逸夫医院评出的DAISY Award国际优秀护士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