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日讯 从遂昌的“北大门”,沿着桃溪流域逆流而上,转过蜿蜒盘旋的山路,河畔有个村子叫应村村。
这个地处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如今远近闻名,“戴”上了省文明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村、省五星级民主法制村、省欠发达地区农民创业示范单位等荣誉头衔,被业界称为“乡村版枫桥经验”的“民事村了”工作法,便是首创和提炼于这个小山村。
“村里能获得这么多‘有分量’的成绩和荣誉,离不开老周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和奉献!”村民们交口称赞的老周便是应村村党支部书记周岳运。
每天清晨,美丽的桃溪源河畔总会出现一位身影熟悉的老者,他时而亲切地和村民打招呼,时而俯身捡拾地上的垃圾……“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养成的习惯,反正每天一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到村里转一转。”周岳运说,每天坚持走村入户,这样他才能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然于心。
“村里58岁低收入农户应樟水,家有老母亲和一个儿子,昨天做工时不小心伤了腿,现在住院治疗,得及时帮人家解决医疗费的问题……”在周岳运的“民情记事本”上记录着他每天走访的情况。
知民情是为了解民忧。当村民遇到急事难事,周岳运必到现场,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不能打折扣的“硬指标”。而无论是化解群众矛盾、为村民服务,还是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周岳运都体现出务实能干的精神。
“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省级中心村、猕猴桃精品观光园、精品民宿等重点建设项目‘落户’应村,不仅能把村庄建设成干净整洁、和谐文明的美丽农村,而且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真是一举多得的美事啊!”周岳运笑着说。
据统计,201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43.69万元,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9.7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3103元。
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和谐,土生土长的周岳运心里十分清楚,管好一个村,光靠发展经济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好的制度,来维护村里的长治久安。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在周岳运的牵头下,应村村提炼出了“矛盾纠纷上门了、便民服务坐堂了、村情民意上墙了、项目建设包干了、群众困难帮扶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事村了”工作法,这个以乡村社会治理为试验田的好机制,被业界称为“乡村版的枫桥经验”。
“‘民事村了’工作法,最根本的是把基层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去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的事情。”周岳运自信地说,从这个工作法的最初萌芽到提炼成熟,应村村连续20年没出过刑事案件,24年没发生过火灾,因为99%的矛盾纠纷都被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应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挂着周岳运自己写的一副对联:“吴刚挥斧可得多少月薪,村官理事能有几多日酬。”一副对联,写出了一名36年执着为民共产党员的忠实担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