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阳坑灯塔段河边绿化。 陈炜 摄
浙江在线7月18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聂伟霞)“30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可以开窗,自由、尽情地呼吸了。”炎炎夏季,丽水莲都区万象街道灯塔社区82岁的蒋锡唐老人,指着窗外的丽阳坑感慨道。
蒋锡唐老人的房子,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幢两层共80多平方米的泥土房,紧挨着丽阳坑。“以前,短短100米的河道,有五六个排水口,生活污水和着雨水,直接排到了河里。”老人记得,每到夏季,门前的丽阳坑就散发出阵阵臭味。无奈之下,老人将西面唯一的那扇窗户关闭,想不到这一关,就是30年。
2013年,借省里“五水共治”东风,丽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计划投资20多亿元,实施工程治水,彻底治理丽阳坑,还两岸居民良好生活环境。3年多来,随着丽阳坑治理的深入,沿岸城市治污硬件改善,城市功能明显提升。
如今,丽阳坑的水又清澈了,居民可赤脚下河,与河里的鱼儿一道嬉水。昔日的“龙须沟”,已蜕变为景观河、示范河、民心河。
两岸小区老旧
污水直排入河
丽水之名,源于丽阳溪。
她发源于莲都城区北部的骑龙山麓,自北向南,流经两个街道、10个社区(行政村),贯穿城区,汇入瓯江,水系总长14.38公里,是莲都区的第二大内河。
“丽水人喜欢称丽阳溪为丽阳坑,它是条山溪河,常年水流丰沛清澈,几千年来,滋养着两岸居民。”在旅居奥地利华人陈小同的记忆里,丽阳坑是条活着的河流: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丽阳坑远足,大家在溪石上蹦蹦跳跳,玩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把双脚伸进清澈的溪水中乱踢,溅起的水花打在身上凉凉的……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丽阳坑两岸的人越聚越多,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生活污水等各类污染源衍生,河水逐渐变黑,垃圾堵塞河道,丽阳坑沦为“踩到水里脚会烂”的黑臭河。
2013年11月,丽阳坑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丽水市建设局副局长周兆金带队排摸丽阳坑,来回踏看,河道污染程度,让他震惊。
“对丽阳坑的治理,丽水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周兆金说,早在2005年,丽水市曾投入上百万元,在丽阳坑两岸铺埋临时污水截留管道,同时,每年投入人力物力,开展清淤、河道保洁,可依旧污水横流,垃圾成河。
“一条临时的污水管道,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周兆金说,从前期摸排情况看,两岸近20个老旧小区和村庄,居住人口达7万。小区均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污水处理设施极其薄弱,管网不健全,各项设施不配套。而没有排污管道,雨水、污水就没法分离。
综合分析,他们认为,若要根治丽阳坑,必须要舍得投入,系统地改造城市基础设施。
投资20亿元
实施综合改造
2013年,丽水市全面铺开“五水共治”行动,丽阳坑被列入第一批重点治理的黑臭河。
周兆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丽阳坑水系综合治理规划》。综合改造期从2013年开始到2020年,总投资20多亿元,共实施7类42项改造工程,包括道路建设、水系综合改造、老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排水设施雨污水分流改造、清淤疏浚等。
“丽阳坑治理,是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告别会,在灯塔小区20幢前的小公园里举行。60多岁的周瑜萍代表小区14幢—20幢的住户,向莲都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灯塔小区雨污分流工程队的30多位施工人员宣读了《感谢与表扬信》:“冒着严寒,不怕酷暑,180多个日日夜夜,你们奋战在工地上。小区路面被一片片挖开,雨污管网被一根根分离,工程进度一日日加快……半年时间,我们看到工程的成效:雨天路面不再坑坑洼洼,泥泞难行;生活污水不再上涌,小区每天都干干净净,空气清新。”
奔驰在刚改造完的教工路,在丽水市公安局拘留所上班的顾水友心情十分舒畅,“道路笔直宽敞,再也没有堵车之苦,下雨天也不用开车过‘海’了。”原本,教工路是条杂乱不堪的狭窄道路。随着丽阳街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它被拓宽改造成了一条城市交通要道。
“重要的是,在漆黑的柏油公路下,无数条纵横交错的污水管网,把地势或高或低的小区、学校、看守所、武警支队驻地等单位的生活污水,通过泵站抽水增压,注入城市污水主管网,再进行集中处理。”周兆金兴奋地说。据统计,该区域每天截污纳管的污水达7000吨,有效消解了丽阳坑水系最大的污染源。
今年第一号台风“尼伯特”来之前,丽水市水利局副局长王礼军第一次感到轻松:“溪口防洪闸泵正式启用,若特大洪水来袭,拉开闸门,就可将丽阳坑的水反向瓯江放水,实现城市内涝排水,排水量可达每秒45立方米,而关闭闸门,即可确保丽水城内无忧。”
站在古色古香的溪口防洪闸泵旁,王礼军回忆着它的前世:没造防洪闸之前,一下暴雨,丽阳坑上涨的水和入侵的洪水在这里汇集,形成猛流倒灌到丽水城区,产生洪灾。如今,不断给丽水带来烦扰的交汇口,却成了丽水人又一健身散步的滨江景观。
据统计,2013年至今,丽阳坑流域改造工程已完成26项,目前累计完成投资额11亿元。
凝聚社会之力
共护一江清流
7月初,丽水学院的王黎瑾教授带领学生,又开始了暑期实践——检测丽阳坑的水质。连续5年,她把目光聚焦在丽阳坑的蜕变上。
看着刚出炉的水质报告,王黎瑾高兴地对记者说:“丽阳坑的水质,从2012年的整体劣Ⅴ类,到2015年大多段面提升为Ⅳ类水、部分段面提升至Ⅲ类水,今年水质还在不断提升。”
如何让治好的丽阳坑清水常流,是周兆金一再思考的问题。
“只有形成一股社会合力,才能护好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周兆金说,丽阳坑水系守护已形成了日常巡查、每周督查、每月点评及市、区、街道三级河长、警长、社区河段长、专职巡查员、保洁员、志愿者巡查队、督查哨所观察员全社会共同护河的长效机制。
每天早上6时,蒋锡唐老人就起床了。看着窗外的丽阳坑里,红色的鲤鱼成群结队欢快畅游,老人打心底里高兴。今年,老人有了一个新身份:丽阳坑水质监督哨所的放哨员,老人的家就是监督哨所。每天,他时刻关注着河水水质的变化和鱼儿的健康状况。
“选择河边的居民住宅,设置监督哨所。而这户住宅的居民,就是放哨员。”万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永海说,“前几天,就因蒋锡堂老人及时发现问题,阻止了一起污染事件的发生。”
上午9时,是蒋锡唐第三次巡逻观察的时间,一天,老人突然发现,上游流来一股黑色污水,河里的一些小鱼翻白,老人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街道,街道立即派人沿河排查,发现上游某处,有人用强力洗涤剂清洗油污管道,于是及时制止。
“仅万象街道1.5公里长的河道,我们沿河两岸布置了二三十个监督哨所,日夜盯牢这段河流。”周永海说。
上午8时,记者看见由5人组成的巡逻小分队在巡河,每个人戴着红色的袖章,手里拿着铁钳,一路走一路捡烟头、纸屑等垃圾。巡逻队共有60多位小区居民组成,每天志愿巡河1小时。
下午5时,完成巡河任务的高永祥老人,打开厚厚的巡河日志,认真写下当天经过:7月12日,巡查时发现一条鱼儿死了,将死鱼捞起来,送到莲都区渔政部门。工作人员检查,结论是,鱼儿中午吃得太饱,撑死的。从明天开始,巡查队要告诉大家,给鱼儿喂食要适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