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跟随景宁乡村振兴服务队“巡山” 专家团送上“锦囊计”
2020年07月08日 06:10:5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肖淙文 丁施昊 通讯员 徐丽雅 徐永伟

  浙江在线7月8日讯 夏日,丽水景宁600米的高山上,香榧挂果。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忙碌的还有一群熟悉的身影:农林专家“巡山”,谋划高山有机农业的新布局;工程团队“探水”,支招河道整治如何因地制宜;县城巷弄里,高级技工做出一桌畲家宴席,手把手指导返乡创业开农家乐的徒弟。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位于浙南山区的景宁对三农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如何发挥本土资源优势,让人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2018年,景宁成立高级人才联合会,下设教育、卫生、文化、农林、工程和技能6支乡村振兴服务队,合力助推乡村发展。

  两年过去,高级人才联合会如何各显神通?乡村有了哪些新气象?我们来到景宁,与服务队成员一起翻山越岭,上山下乡。



  景宁县高级人才联合会农林分会专家、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叶玉珠到东坑镇白鹤香榧基地指导。 本报记者 肖淙文 摄

  看服务队如何“会诊”乡村

  我们从景宁县城前往鹤溪街道东弄村。多山的景宁,常面临这样的困境:产业发展缺乏方向,项目运营遇到瓶颈,农民满心期待引进的产业,却因为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十余年颗粒无收;畲族聚居,当地一直想挖掘民族特色饮食文化,但餐饮创新人才匮乏……

  景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金锋说,乡村振兴面临人才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缺人,另一方面,现有的人才未充分利用起来。2018年,当地进行了一项探索,建立6支乡村振兴服务队,133名服务队成员是各领域内具有影响力和行业代表性的人才,他们通过农林专家送技上门、优秀教师联谊支教、医疗资源城乡共建、工程专家入村规划、文旅融合智慧入乡等项目,“直通”基层。两年来,高级人才联合会已开展70余场活动。

  两张大方桌,六把长条椅。不久前,东弄村的“畲家田园综合体”中,一场特殊的专家“会诊”正在进行。带队的高级人才联合会副会长梅敏告诉我们,他们收到了田园综合体负责人蒋海军发来的“问题清单”,十几条需求涵盖了招商、人才招引、产业布局等多个方面,急需一场组团式实地指导。

  “畲家田园综合体”是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项目,项目所在的东弄村至今保留着畲族的生活习俗。蒋海军心中有一张蓝图,要把这里建成一个集本土特色产业和畲族文化的“小景宁”。我们跟随20多人的专家团沿栈道而上,眼前十余幢用树皮、茅草等传统材料搭建的畲族寮依山而建,入口迎客区、农产品中心等初具雏形,这些一期工程正待新业态的入驻激活。

  “我们想建一座‘惠明茶博园’,哪些流程方便展示?”“会诊”开场,蒋海军开门见山。

  “可以考虑透明加工坊的形式,种茶的流程由电子屏模拟展示,还可展示畲族特色的新娘茶表演。”农林技术分队的高级农艺师包佐淼支招。

  “打造农事体验要考量哪些方面?”

  “一定要做真做实,避免‘站在水泥地里割稻子’的假体验,建议引入更安全易操作的插秧环节。”返乡创业带头人陈先清用几个反面案例打起预防针。蒋海军笔下生风,频频点头。一问一答中,项目细节愈加丰满。

  “如果没有这样的组织,想要联系到这些专家不知要拜多少次‘山门’。” 蒋海军2011年便开始探索田园综合体的打造,来景宁发展前,因缺乏“外脑”支持,他曾用3年时间从头开始组建自己的小团队,又三顾茅庐四处拜访专家,项目进展举步维艰。一场“会诊”让他对项目的未来更加笃定。在蒋海军看来,人才如同土壤,再加上创业者自身的经历,“小景宁”才能长成参天树。



  景宁县高级人才联合会总会秘书处赴东弄田园综合体对接,了解人才需求。

  跟随专家团解答“高山乡的困惑”

  将景宁食用菌出口到全球各地的民企老总杨荣良、大学毕业返乡创业的“多肉大王”吴勇、景宁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叶玉珠……两年多来,小分队成员用他们的知识和眼界,开启了景宁乡村的改造之旅。

  为了深入开展系列帮扶,使人才服务更有针对性,各服务小分队在基层确立了各自的联系点,目前已建立澄照乡、梧桐乡等8个人才服务基地,小分队成员按需求结对联系的项目和村庄。恰逢回访日,正准备驱车到景南乡的农林分会成员章道周,热情邀请我一起去“巡山”。

  景南乡位于景宁东南山区,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尽是弯弯曲曲的盘山路。2018年底,景南人沿着这条山路进城找到章道周,请他解答“高山乡的困惑”。

  与山高路远的区位劣势相对,景南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地貌景观,浙江省第四大河飞云江源头起于此处,千米海拔的云上天池是避暑胜地,景宁县最高峰“上山头”绽放着千亩猴头杜鹃花……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景南,想借势向农旅融合转型。然而,乡里缺乏产业人才,想聘请专业规划团队又难以承受高额费用。空有一腔愿景难以落地,是不少高山乡共同的困惑。

  “想要发展乡村旅游,现有的农产品生产模式要转型。” 农林分会的专家接手后,用两天时间转遍了乡里每个角落。山间的毛竹林、连片的茭白地和山顶抛荒的土地,这些在村民看来平平无奇的资源,在专家眼中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要让每一寸海拔都有竞争力。” 经过研讨,章道周为景南定下“改造细则”:用两年时间改变村容村貌,提升原有产业,发展面向旅游的农业新业态。

  车子停在海拔1000米的山顶,章道周走在前为我们引路,每月雷打不动的“巡山”让他一步步见证了景南的蜕变。章道周告诉我们,借助海拔优势,这里的高山杨梅能维持到八月下旬,开展错峰采摘正可以迎合景南主推的避暑游;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另一座山头上的毛竹林下套种着中药材黄精立体农业的布局让亩产值能平均提升4000元;茭白地里,改良后的有机新品种更加符合城市客的健康理念,再加上套养泥鳅和鲤鱼,村民能增收2000元。

  助农专家不仅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规划,还发挥自身的特长,为服务基地争取优势资源。在农林分队的牵线下,一批基础设施提升项目陆续落地。顺着刚完工的田间操作道,我们走进原本只能远观的茭白地,大片绿意中水车转动,是游客最爱的打卡拍照点;新建的观景台可俯瞰“天池”全貌,塑胶的环湖绿道绕山而建,吸引了一批骑行爱好者……原本与旅游脱节的高山农业逐渐成了乡村新的增长点。

  更多“高山乡的困惑”得到了回应。农林分会副会长何建平将自己的香榧基地作为教学点,他们研发的“容器育苗”技术使香榧生长速度比传统育苗方式提高了一倍;教育服务队将乡村幼儿园的院长和老师“请上来”,手把手教授乡村教师儿童学情诊断策略,破解教学设计疑难。打开今年的助农时间表,30余场大型专项活动已经排到了年底。有问题找助农服务队,成了不少乡镇的第一选择。



  景宁县高级人才联合会技能分会会长张启德研发出“畲乡十大碗”“畲乡十小碟”,并主动送教下乡,培训630多人。

  “大咖”人才圈为乡村“引流”

  临近午饭,我们走进一家本地特色畲族菜馆,这家挂着“畲乡小吃”招牌的店铺,5月1日刚开张,却是景宁少有要排队的饭店。“豆腐娘”“工头大肉”“英川粉皮”一道道香味扑鼻的传统菜上桌,我们已顾不上拍照留念。墙上的荣誉铭牌透露出小店另一个名头——景宁首批“畲乡技能大师工作室”。

  当“下沉”乡村、组团服务已成为助农服务队的常态。初心之外,小分队的平台作用正在不断显现:以现有专家团为链接,让本地乡土品牌走出去,把高层次人才“智囊”引进来。

  “畲乡小吃”便是景宁乡土美食品牌走出去的新窗口。技能分会会长,畲乡小吃工作室领班人张启德2016年从丽水市回到家乡。从小看着热闹的畲族新年“三月三”,他一直梦想将有畲族代表性的菜品标准化推广,让民族记忆成为“景宁招牌”。

  尝遍街头巷尾推着小车卖的“畲乡筒饼”,张启德经过上百次配比还原出了“老人家的味道”。用新米替代陈米,新技术替代低效的米筛工艺,英川粉皮的制作效率大大提升……陆续开发出“畲乡十大碗”“畲家十小碟”后,张启德主动送教下乡,如今已培训630多人,每个徒弟背后都是一家传播畲族饮食文化的农家乐。席间,来自遂昌的新徒弟严伟为我们介绍菜品典故,畲族聚居的遂昌还没有本地畲菜体系,这位32岁的年轻人特意赶来拜师学艺,在他看来畲族菜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和潜力。

  更多人才资源被引进来。高级人才联合会会长余晓军最近频繁接待各路专家,从市级到省级再到长三角,助农服务队的人才溢出效应,正在形成新的人才生态圈。

  6月2日,我们在景宁县九龙乡见到了受邀为乡里幸福河工程把脉的16位丽水专家。爬4个小时的山路勘探现场,专家们对照设计方案反复研判,分析九龙乡及整个景宁县幸福河建设的优化措施。



  景宁东坑镇白鹤香榧基地已成为丽水市单体规模最大的香榧基地,景宁县高级人才联合会农林分会副会长何建平将这里作为香榧基地教学点。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景宁县高级人才联合会提供

  去年底,景宁成为首批全国58个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先行试点县之一,将在全县21个乡镇推进农村水系治理。设计方案落地到乡镇后,遇到不少难题。

  “这些教授级高工给我们带来很多新思路。”景宁高级人才联合会工程分会会长梅荣柱说,原本绿道边的公园照搬城市公园的设计思路,与乡土风情不搭,也无法吸引城里游客目光,市里的专家们集中研讨提出了优化方案。而对于县市两级专家都十分棘手的智慧化水管理平台建设,高级人才联合会将触角伸至省级层面,邀请浙大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水利工程系的教授等前来支援。最近,人才生态圈的边界已扩展至长三角,景宁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人才社团联盟,与上海突出贡献专家协会的一批两院院士等高级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平台引进的专家之间是纯粹的业务交流,不分职级,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大家都是一心为乡村建设服务”。在余晓军看来,这样的平台链接已成为弥补景宁人才短板的重要途径。乡村因人才到来而开放,面向世界的乡村,才能有未来。

标签: 责任编辑: 黄优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lsnews/202007/W020200708506923549471.png

跟随景宁乡村振兴服务队“巡山” 专家团送上“锦囊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