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让高山成为跨越的支点
景宁探索民族山区县高质量绿色发展纪事
2020年07月12日 07:28:48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在线丽水7月12日讯(记者 裘一佼 丁施昊 肖淙文 浙报融媒共享联盟景宁站 徐丽雅)浙闽交界深山里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凡事不易。

  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资源稀缺,发展空间极度狭小;民族山区县,劳动力、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长期净流出,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一度在“省尾”;曾经位列国家级贫困县,产业底子薄、内生动力缺乏……

  七难八难,却没有难倒景宁人。“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不论是在脱贫攻坚还是在缓解相对贫困阶段,他们着眼内生发展,把“畲乡”与“绿色”两大特色紧密融合,创造性地构建生态产业新体系,积极投身经济大循环,探寻出一条全新的民族山区县成长之路。

  最近5年,景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综合实力更是跃升到全国120个自治县前列。这只“金凤凰”,正在高水平全面小康进程中涅槃,欲作冲天一跃。

  要素的魅力

  把独特的资源禀赋充分转化为发展要素,打造生态产业新体系

  路远,方显潜能。“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当地人的一句介绍,足见决心:重重大山,不是阻隔,而是支点。

  的确,从传统的发展思路看景宁,这里是“穷山恶水”;但转换思路,这里的山水和民族风情,正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中最珍贵的资源。

  从县城出发,全程207公里的绿道网络,串联起景宁最具特色的元素:“中国畲乡之窗”和“云中大漈”两个国家4A级景区、全省第二大人工湖千峡湖、华东第一峡炉西峡、畲乡古城、畲乡小镇、畲家田园综合体、71个景区村、近800座千米以上的山峰……

  “通过对要素的整合、重塑、开放,我们打造生态产业新体系,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走出一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天地。”丽水市委常委、景宁县委书记陈重说。

  畲族人口超过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大均乡,因“中国畲乡之窗”景区而闻名。多年持续的交通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能人陆续回村建民宿、开茶室,杭州、上海的乡村休闲和度假项目纷纷入驻。去年,乡村旅游人数达14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00余万元。

  大均乡党委书记吴毅说,乡里最近来了次“大摸底”,畲族婚嫁习俗、畲画、畲绣,农家乐、民宿、农产品,甚至是一池一溪都囊括在“资源清单”中,为的是让要素资源充分涌流。

  眼下,大均乡作为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试点乡镇,已发布全国首个乡镇GEP(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报告,获得全国首笔GEP增量采购资金188万元;当地还成立了两山生态发展公司,通过引入项目,持续带动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

  摸清家底,把独特的资源禀赋充分转化为发展要素,一个乡镇如此,一场更为系统的谋划也在全县启动——

  旅游业有基础、有优势,那就作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当地摸排出217个旅游资源单体,通过系统梳理文化脉络、打造文化IP,单点的旅游资源像磁铁一般,吸引相关产业集聚,逐渐形成一串产业链;

  区位优势弱、工业底子薄,那就走出去建“飞地”。位于丽水经济开发区的丽景民族工业园,相当于两个景宁老县城的面积,已引进微电子制造、电光源制造、食品加工等企业30余家,去年工业产值破10亿元大关;通过山海协作,景宁与沿海的4个结对县共建“消薄飞地”,每年能为经济薄弱村实现收益885万元以上,让村集体的“钱袋子”鼓起来。

  农产品丰富,但本地人口密度低,那就向外“借市”。景宁在温岭、上虞、宁海、海盐设直营店、直销店8家,农产品通过“飞柜经济”走俏四地,去年实现销售3800万元,农民增收致富有了渠道保障;更令人惊喜的是,景宁没有把眼光局限在省域内,而是放眼长三角,与上海市静安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茶叶、中药材、农产品有了更大的市场……

  山水依旧,但要素已经重新铺排,景宁人感到天地是如此宽广。

  平台的魔力

  为深山里的资源开辟走向市场的通道,把个人发展嵌入当地发展的齿轮中

  山高,愈见势能。海拔600米的分界线,向下看是山多地少、捉襟见肘,向上看则是11万亩纯净无污染的耕地、150多万亩山林资源,景宁人在这条分界线上,巧妙挖掘“海拔经济”。

  “景宁600”,是当地打响的一块金字招牌。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耕地,景宁占了全省的十分之一,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副县长毛华庆说,“景宁600”不仅是区域公共品牌,更是一个给市场主体“赋能”的平台。

  沙湾镇叶桥村,海拔740米。在种植基地里,村民忙着给辣椒、黄瓜等当地高山蔬菜包装。这些蔬菜,贴着共同的品牌“景宁600”,通过“蔬菜基地+收购网点+农产品包装+连锁销售+产品配送”这一新型模式,最快4小时就能出现在城市居民的餐桌上。

  位于县城的“景宁600展销中心”,一幢3层的楼就像关于农产品的综合体,展示、零售、餐饮,一应俱全。负责中心运营的丽水一山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承波,已与全县20余个村的3000多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产销实现统一种苗、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订单农业”做得风生水起,今年预计能为每户农户增收5000余元。

  小农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公司,产销环节中的每个因子,都被“景宁600”这一平台充分激活,与大市场无缝对接。去年以来,品牌销售额6.1亿元,平均溢价率超过35%,一度滞销的农产品在城市“逆袭”,点燃了农户发展高山果蔬、高山养殖、高山茶以及畲药种植等产业的热情。

  创造更多的平台,为深山里的资源打开一条条走向市场的通道,景宁不仅为每一个市场主体赋能,更培育潜在的市场主体。郑坑乡吴布村村民雷吉丑,是景宁“低收入农户创业联盟”中的一员,最近他家来了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景宁顺义养兔专业合作社送来30只兔苗,3个月后兔子出笼,能带来3000元以上的收入。

  这个创业联盟,是景宁独创的一项“造血”机制。联盟的一头连着像老雷这样的低收入家庭,目前已纳入1313户;另一头连着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及个人,为低收入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就业岗位等,并回购农产品。截至6月底,已送出土鸡苗29340只、兔苗5360只。

  利用平台让低收入农户“自食其力”,景宁还通过“政府贴息、银行贷款、保险投保”的政银保合作模式,专门对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进行金融帮扶。目前,政银保共发放贴息贷款1.6万余笔,贷款总额8.31亿元,受益低收入农户1.6万户次,壮大67个村的集体经济,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被放大近15倍。

  有了平台的“点化”,个人的发展嵌入当地发展的齿轮中,相互借力、加速运转,美好生活这样被创造出来。

  干部的动力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创新实干大赶考,克服“等靠要”和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事艰,激发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对景宁提出“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要求。自1984年建县,景宁便长期与贫困做艰苦斗争,历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把景宁作为工作联系点,省里连续出台三轮帮扶景宁的相关政策。

  对于一个地处经济发达省份的民族自治县,人们也许会有这样的误解: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经济援助是其他地区做不到也学不了的事。一些民族地区的干部,也难免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是特殊的,可以等一等、靠一靠。

  但纵观景宁的发展轨迹,“自我发展能力”始终是最关键的因素。“必须克服‘等靠要’现象和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陈重表示。

  3年前,景宁在全县范围启动了“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创新实干大赶考,21个乡镇、85个部门、260个村社作为“考生”,年初晒出年度目标,年末对完成情况进行总结陈述,并在全年接受动态监测和督促点评。当地干部告诉记者,目标的设定按照“志不求易”的要求,不能拣软柿子捏,要在某一方面成为丽水、全省乃至全国的标杆,自己在大赶考中的表现和成绩,直接决定是被褒奖、重用或是批评、惩戒。

  在这样的氛围中,干部们“躺着的站起来、站着的跑起来、跑着的争第一”,即使是习以为常的工作,他们也主动增加难度系数,追求全新的作为。

  比如在持续多年下山脱贫工作的基础上,当地又通过“大搬快聚富民安居”项目,着重破解山区群众下山后的增收致富难题,3年来已有3613位村民从偏远山区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来到中心村镇集聚。位于澄照乡规划总面积为349万平方米的集聚点,它的定位就不是简单的人口集聚,而是“众创空间”,农民下山能进厂,能就业还能创业。目前,澄照创业园已入驻企业十多家,未来能吸纳周边万名下山移民就业,周边卫生院、小学、初中等已配备齐全。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这是采访中干部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他们说,要让曾经欠发达的民族自治县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留下盲区和死角,很多工作是“从无到有”,必须敢想,有赶超的干劲。

  偏远山区秋炉乡,多年来是村空、户空、民空的“三空乡”,全乡如今聚焦运动赛事、体育运动,4个村齐齐发力,先后建成20余个富有畲乡风情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如今单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一年就突破20万元;东坑镇桃源村,村干部自掏腰包带领村民到外地学农技,带头开垦荒地打造葡萄基地,在山沟沟里建起300亩“水果沟”,去年产值达320万元。

  “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现在是拼命想、拼命干。”叶旭瑛曾是景南乡乡长,去年在大赶考中脱颖而出,今年到梧桐乡任党委书记后,立下“打造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全省最大的石斑鱼繁殖育苗基地、千亩生态绿色精品茶叶基地、漫游小镇等“小目标”,也都在他今年的计划书里。

  “好的机制改变一群人,而一群人的共同努力则会撬动一个县的发展。”干部们深有感触。人这个最大的变量被激活了,没有什么不能被创造。

标签: 责任编辑: 王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让高山成为跨越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