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谢家路村党委第二党支部“小板凳”上学党章。
志愿者迎春送服务。
党员志愿者驿站,党员志愿者在给游客指路。
编者按
从大革命时期工农运动的风起云涌,到抗战时期四明山根据地的红色事迹,再到和平时期党领导下改革开放的锐意创新———翻开宁波的历史,总有一束信仰的火把,灼灼燃烧,永不熄灭。
在四明大地上,各级党组织从党性传承出发,结合各地实际需要,与时俱进地推出了一系列扎实有用的党建品牌,在服务经济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助推公益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推动着宁波在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进程中一路向前。
浙江在线7月1日讯 党旗猎猎映四明,春风化雨沐三江。这个“七一”,让我们唱一首四明赞歌。
服务群众
牢记信仰,无愧誓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写入党章的信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我党基于长期实践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余姚泗门镇谢家路村,倪秋梅的家就是村第九党支部日常的教育活动点,坐在飘着瓜果清香的农家院子里,搬几把板凳,党员们就能一起学习讨论,对村里大小事进行民主评议,走着“小板凳”上的群众路线。
小板凳结构简单,样子“寒碜”,却很实用。“同坐一条板凳,阿拉感觉和干部心贴得更近了,也会把他们当自家人,说说心里话。干部工作有难处,阿拉也应当理解、支持。”在村民鲁小庆眼中,有了“小板凳工作法”,村里的矛盾纠纷大大减少。
“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在挨家挨户的围墙上,红色的标语下头是每个党员的签字承诺。干群一条心,如今的谢家路村成了一个“红色堡垒”,2015年实现社会经济总产值44.5亿元,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19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7600元。
践行群众路线没有终点,为人民服务没有止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实践,宁波逐步建立完善了干部联村联户制度、干部住夜值班制度、民情沟通分析制度等有效措施,全面建立了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领导干部联镇带村制度、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结对帮困制度、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服务制度、领导干部下基层等系列制度。
牢记信仰,无愧誓言,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基层一线还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品牌做法,不断提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成效:余姚谢家路村“小板凳”群众工作法、慈溪市“圆桌夜谈”制度、宁海县“走村不漏户、群众考干部”制度、象山县“和村惠民四步法”、江东区俞复玲365社区服务工作法、鄞州区龙观乡“双进”工作机制……
在江东,2014年创新建立“双向约谈”机制———对党委、政府工作有建议,对干部作风效能有说法,对社区建设管理有抱怨,10个以上居民群众就可联名“点题”,通过社区或股份经济合作社“约谈”职能单位党员干部,由相关职能部门的党员干部一一“认领”落实。
低洼地整治、变电箱改造、河道清淤、“僵尸车”清理……3年来,江东79个社区共上报约谈申请452个,最后经专门工作小组集中会审,交付区四套班子领导办理53个、区管党政正职办理384个。群众多了利益表达的渠道,一批困扰多年的“硬骨头”难题也得到了解决。
“要尽可能为群众多想一点,考虑得更细一点,而不是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江东区城管局有关领导表示,该区投资整治背街小巷,“看不见”的地下管网问题成了一大重点———对雨污管道进行分流,新设大管径排水管道,要求沿街餐饮企业安装隔油池等,减少因暴雨引起的积水。
在镇海,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网格党建”模式,打破按工业、农业、综合等行业划分支部传统,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为基础单元,把支部建在网格上。通过构建“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长)”的三级党建工作体系,镇海网格化党建新格局已初具雏形。
“小‘格子’可以激发大活力,党员居住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奉献在网格,实现了‘零距离、共促进’。”庄市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齐权表示,该街道首批试点的网格党支部,每个由10至20名就近居住的党员组成,并选举有特长、有威信和愿意做群众工作的“党员中心户”、网格长担任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书记(组长)。
工作理念的改变,带来的是群众体验的改善。几个月前,勤勇村王家桥的村民发现,原有机耕路破损严重,群众到林带休闲健身不方便。通过网格党支部反映后,不但很快新修了水泥路,村里还多了一条消防通道:“噶方便,真正是在为阿拉办好事!”
服务发展
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洋洋东方北仑港,巨轮穿梭,连接世界;杭州湾跨海大桥,延长交通线,接轨大上海;地铁1号线2号线,载着宁波迈入轻轨时代;卫星城“七星拱月”,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迅速崛起,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雏形初显,杭州湾新区横空出世,象山港区域高擎海洋经济蓝色旗帜……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红色力量在四明大地深深扎根。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宁波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奋进,谱写了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时代华章。
攻坚克难,服务大局,这是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作为我市服务保障中心工作、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三重三跨”挂职一经推出,就在短短一年间开展审批代办服务项目94个,协调解决重大难题275个,实地督查项目45个,在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主战场发挥了“急先锋”“特种兵”作用。
深化改革的最前线、攻坚克难的主战场、帮扶企业的第一线……上个月初,全市“三重三跨”挂职锻炼再次启动,231名挂职干部启程出发,此次共涉及重大项目56个,年度计划总投资320多亿元,平均每个项目5.7亿元,其中单体10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扩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达90亿元,规模最大。
面对发展新课题,全市上下需要啃的“骨头”,趟的“险滩”还有很多。2006年以来,我市顺应组织形式多样性、党员活动流动性、组织形态变动性和组织分布弥散性的趋势,引入区域化党建的理念,打破单位界限,跨越所有制类型,以区域为纽带、固定空间为依托,通过编组共建、区域联建、社区统建等组建模式,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形态稳定、机制开放的区域性组织网络。
10名社工、一年45万元经费,却能在4.4平方公里的园区,把有几百家企业、八九万人口的社区大事小情处理妥帖,辖区企业对社区服务满意度高达99%———在北仑,区域化党建经过接地气,创造了大港社区“小马拉大车”的奇迹,成为助推园区经济发展的幕后功臣。
党组织发挥核心驱动作用。大港社区成立综合党总支,帮忙孵化党组织,很快,900多名企业党员有了自己的家,48个企业党组织经过“孵化”破壳而出。随后,社区党委又牵头组建了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吸纳社区内企业家、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中的热心人士,共同商议社区事务、调解社区矛盾。
在党建覆盖的同时,人才服务、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维权服务、职工教育等一系列动作迅速跟上,企业一旦有项目要申报或者审批,遇到对象不清的时候,社区党委就引导企业接洽相关部门,这样企业就可以集中精力谋发展。2009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用工荒,该园区却没有受多大影响,外来员工每年返岗率都很高。
为了服务重大项目落地,象山县试行重大项目党代表审评制,建立“拟单、点单、核单、结账”模式,有效提高了基层党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全县5个试点乡镇由党代表提出的28个重大项目,目前年度任务平均完成进度达到了63%。
为了助推辖区两新企业发展,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党工委从“微”字入手、“实”处着力,打造“慧谷先锋”微平台,党务咨询、党课学习、锋领考评、党费交纳、民情收集“掌上”解决;2015年,党员服务专员团队累计为421家企业提供代理代办等服务830次。
为了加快“五水共治”的进度,北仑区128个村党组织开展179个水环境项目整治,争创“治水堡垒”、争当“治水先锋”。截至5月底,该区清除淤泥近670万立方米,清除河岸各类固体废弃物30多万吨,18条重点河道治理工程已全部治理完成,基本清除黑臭水体。
为了加快农村环境整治,江北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大整治、大拆迁、大淘汰”专项行动,“白加黑”“5+2”“晴加雨”,累计完成整治环境问题1227个,拆迁违法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清淤河道18条,签约关拆畜禽场所368家,基本实现全区域禁养。
服务社会
先锋带头,公益领航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
在宁波,每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在充分被激发出来。通过“公益集市”“微心愿”认领等党建品牌活动,我市倡导党员立足岗位当先锋、服务社会做奉献,进一步深化、拓展和延伸我市党员志愿服务工作,一时领社会风气之先。
20年前,海曙区南门街道朝阳社区一位退休老党员在街居党员问卷调查中,发出了“给我一个岗位,奉献一份余热”的呼唤,拉开了“一人一岗”志愿活动的号角———每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在这个岗位上亮出党员身份服务群众。
最美红娘严美玉、治安巡逻员崔梅村、基层调解铁娘子夏蓉菁……一大批甘于奉献的党员志愿者在“一人一岗”中率先垂范。扶贫帮困、敬老助残、文体辅导、安全监督、民事调解……通过建章立制,单打独斗式的松散服务也逐步升级为组团式专业服务。如今,90多个党群服务中心(站)、250多个以先进基层党组织或优秀党员命名的品牌工作室、1100多支党员志愿服务团队遍布海曙区76个社区。
20年后,在“一人一岗”的品牌基础上,宁波又根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全面启动了具有宁波特色的“一员双岗”锋领行动,打造“公益地图”和“公益巴士”,推出“甬·志愿”APP,联通全市各县(市)区的志愿服务,兼具信息发布、供需对接、资源整合、力量调配等功能,专门解决对接不精准的问题,打造更加智能化的志愿服务新模式。
宁波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党员就是一个标杆,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每名党员干部都要真心服务群众、真情奉献群众,做到“平常时能看出来,关键时能站出来,危难时能豁出来”。
在宁海,有一个名为“党群同心圆”的平台,打造的是“互联网+党员志愿服务”。2014年5月起,针对以往志愿服务需求信息不对称、过程管理不到位、效果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宁海5886名在职党员网上实名注册登记,全员参与志愿服务和认领“微心愿”活动。基层群众的小小心愿,同步在手机微信平台中推送,以便全县在职党员即时掌握服务信息。
“认领‘微心愿’还得‘秒杀’。常常服务信息一经发布,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就会被抢领一空。”严如意是宁海县财政局的党员志愿者,仅去年一年,通过“党群同心圆”这个平台认领和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就达126次。截至今年2月,宁海县在职党员累计参与志愿服务34300多人次,认领群众微心愿8874件次,完成志愿服务项目2100余个,成为在职党员“八小时外”创先争优的一道独特风景。
在江北,有个六年如一日的“温暖星期五”党员志愿服务团队。每个周五,是他们风雨无阻的固定生活日,走村入户对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跟踪再帮扶。截至目前,这群党员志愿者的足迹已遍布江北所有村、社区,慰问1171户困难家庭,实现近千个“微心愿”,惠民3万多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9.96%。
不仅如此,在年复一年的走访中,“温暖星期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服务机制———整合志愿者服务站点14家,下属志愿服务队伍23个,注册党员志愿者2837名,成员包括机关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农村(社区)普通党员、外来流动党员。根据各自特长,分别组成医疗、文艺、教育、法律援助等多支志愿者队伍。
……
据统计,截至目前,宁波市区两级机关事业单位每年有27万余人次在职党员到社区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沉到”基层,服务居民、奉献社会。伸出自己的双手,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微心愿”绽放璀璨光芒,让党徽在圆梦途中闪闪发光。
先锋带头,公益领航,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普通市民参与到这个公益接力的旅程之中。自2013年宁波市“公益集市”启动以来,非公企业的经济物质优势与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优势有效融合,全市共有542家民营企业、298家社会组织认捐认领312个公益项目,募集善款善物1550多万元,帮助基层群众实现“微心愿”6.3万多个,超过20万人次从中受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