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用心理学知识疏导孩子的问题 她成学生的心灵“牧羊人”
2016年07月05日 16:47:00 来源: 衢州日报 记者 姜安琪

  浙江在线7月5日讯 随着社会进程加快,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这里也包括孩子。特别在农村,一些父母忙于赚钱养家,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疏视孩子的心理问题,问题孩子也相对较多。衢江区廿里镇初中老师杨胜丽就关注到了这一点,她利用教学之便,通过学习专业心理学知识,帮助矫正了一批有问题的孩子,成为很多学生的心灵“牧羊人”。

  绘画疗法矫正孩子心理

  杨胜丽是衢江区廿里镇初中八年级(7)班的班主任,教的是数学。她也是学校唯一的心理学老师。

  “我是在2012年的一次培训中,接触到绘画心理分析的。”杨胜丽说,“这种方法是一种工具,可以用来‘监测’学生心理。”

  2014年9月,七年级新生刚入学时,为了掌握学生们心理状况,杨胜丽尝试组织了一次团体作画,要求学生们在纸上画出房子、树、人。在这次团体课上,杨胜丽注意到班级里一位单亲家庭的女生。

  杨胜丽通过心理学专业知识分析,了解到这个孩子对家庭的渴望、对父爱的依恋,以及孩子的部分性格特点。后来家访时一了解,果然如此。

  针对孩子的问题,杨胜丽主动走近她,为她量身定制了一次绘画分析课。

  “先画一颗种子,想象它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哪些困难,再一一画下来。”在这次绘画冥想心理课上,画着画着,这名女生竟边画边流下眼泪,她说出了自己6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给她带来的痛苦和孤单。

  杨胜丽持续关注着这个女孩,定期与她谈心。现在,女孩成绩不断进步,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绘画疗法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利用非言语工具,将人潜意识里压抑的感情和冲突呈现出来,心理咨询师根据作品发现作者内在的心理需求,确立或调整辅导方案。”衢江区教育局教研室心理健康教研员陈萍告诉记者,这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一种技能,“杨老师把这种技能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是一种很好的创新,而且成效明显,值得推广。”

  和家长一起拥抱“仙人球”

  网恋、孤僻、偷窃……通过绘画心理分析,杨胜丽“医治”了不少青少年心理“疑难杂症”。每遇见一个“问题”孩子,她都会争取联合家长“会诊”,同时为家庭教育“把脉”。

  2013年10月,有同学惊慌失措地告诉杨胜丽,班里有同学拿刀片割手自残。震惊之余,杨胜丽马上开始了对这名孩子的心理辅导。她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长的配合后对症下药。8周的治疗后,孩子心理状况好转。

  “真的很感谢你的帮助,三个月来,我们越来越感到在教育孩子方面问题不少,是你给我们提出了宝贵建议。我永远都记得,在你的调和下,我和女儿推心置腹交流。”学生家长写信给杨胜丽致谢。

  在杨胜丽看来,农村家长很少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因此她除了带好学生,把很多精力投入了家长班。“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就是一个问题家庭,带好家长班和带好学生班一样重要。”杨胜丽常常与家长长谈,布置家长阅读相关书籍,组织班级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尽力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之中。

  “杨胜丽老师自学心理学,把心理学专业知识用在工作中,她所在的班级班风、学风都很好,现在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她在主持。”廿里镇初中校长林建平介绍。

  “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会变成怎样,关键还要看家长和老师怎么引导。”杨胜丽说,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落实在学业上,更要落实在心理健康的引导上,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抱怨,更不要急着批评,不管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内心寻找答案。

标签: 辅导;心理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