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7日讯(浙江日报见习记者 徐蕾 通讯员 叶晓舟)“停下16年,没想到还可以再撑竹筏。”中午11时,年满80岁的张发强刚从河道清理垃圾回来。常山县大桥头乡濛桥村,一条芳村溪的竹筏漂流,让100多位艄公重新上岗,干起了十几年前的老本行。
青山环绕、空气清新、交通便捷,芳村溪穿村而过,溪两岸有大片自然生长的柳杉和灌木丛,还有一片片干净的鹅卵石滩。“有些死角只能够撑竹筏过去清理,技术不好的一般还不敢让他们去。”一天下来十几个肥料袋的垃圾,即使39℃的高温,老人也不觉得累。“我从16岁就开始撑船了,60多年来没出过一次事故。”张发强是村子里年纪最大的艄公。
“以前陆路不通的时候,父辈们就靠门前的这条芳村溪拉盐、运肥料。”57岁的村民张志龙,也是一名艄公。后来村里修了公路,竹筏就被淘汰了,艄公们纷纷改行,到矿山里找活干,年纪大了就回家种地。张志龙说:“上世纪80年代还是矿工的时候,虽然收入不错,但是垃圾堆得到处都是,放流的鱼苗也存活不了。”濛桥村内叶腊石资源丰富,有8个叶腊石矿,虽然矿上的收益不错,但是带来的生态破坏却十分严重,开矿的灰尘到处都是,泥浆也往溪里流,芳村溪一度成为“牛奶河”,村民经常因此上访。
2013年底,我省做出“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衢州市公安局和大桥头乡结对,根据工作部署,衢州市公安局深入濛桥村蹲点走访,整治非法采矿,帮助废矿复绿;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工作。前后投入420余万元,建成污水集中纳管、终端处理系统和620个分散式化粪池,芳村溪又清澈见底。
清山碧水恢复了以后,衢州市公安局又引导村民走上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被淘汰的传统竹筏也慢慢开始被关注起来。2015年10月1日,竹筏漂流正式开业。
“自从村里开发了竹筏漂流之后,没想到这老手艺还派上了用场。”70岁的程红面祖传十四代都是撑船高手,孙子孙女们全都会撑船。从前一年中有三四个月是在外面打渔,他年纪大了出去的也少了。自从有了竹筏漂流,在家门口也赚上了钱。“每天在家里有客就去撑船,没客就做别的事,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跑6趟,一趟40元,上个月就挣了1000多元。”
“再晚几年,编竹筏的记忆可能就永远从村子里失传了。”濛桥村村委会主任张小利说道。濛桥村的艄公有100多个,可是会编竹筏的只剩下80岁的张发强一人,村子里的16张竹筏全由张发强编制完成。手下的四五个新学徒也只能看师傅的样板来学习。
竹筏漂流开业至今9个月时间,吸引游客数万人,实现门票收入50余万元,发放撑筏工工资12万余元。原来村里没有农家乐经营户,现已开起5家,总营业额达60余万元。带动淘宝经营户一家,一般每月有近4万元的销售额,最旺的月度15万元,总销售额达50余万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