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龙游:文化惠民 幸福花开
2020年10月30日 05:23:0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梅玲玲 徐金渭

  金秋十月,龙游县“好戏连台”:龙游石窟国际音乐盛典成了万众瞩目的文化盛宴,红木小镇音乐节等系列活动引来八方游客,在横山镇举办的全民才艺大赛观众如潮。这是龙游县文旅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的展示,也是文化事业兴盛的缩影。这些年来,从城市到乡村因地适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在龙游县已经成为常态,广大群众乐在其中、受惠多多。

  龙游县位于浙西一隅,人口仅约40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走过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程,在这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化“战士”投入了创新智慧、倾注了无数心血。

  上下齐心

  变“弃”为“宝”

  龙游于1983年底恢复县建制,公共文化事业底子薄,比如有的乡镇虽有“文化站”之名,却既无场地,也无经费,仅有的一名文化员还兼着乡里其他工作。2016年始,迎来了文化发展的春天,龙游县迅速行动起来,大张旗鼓不遗余力投入文化事业建设,并不断收获硕果。

  走进模环乡综合文化站,令人耳目一新,那舞台两侧的圆锥形建筑尤为吸引眼球。有谁会想到,这座场地宽敞、装备齐全、设计别具一格的综合文化站原是闲置的粮仓呢?据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严建军介绍,县领导自始至终“领衔”开展文化事业建设,全县各地通过改建、置换、扩建、租赁等方式,盘活诸如学校、粮站等闲置场所资源投入文化站改建。仅两年时间,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全面建成“有机构、有站所、有编制、有职级、有经费、有队伍、有活动”的“七有”综合文化站,且各具特色、亮点纷呈。让闲置房屋、场地“活”过来发挥作用,这个花小钱办大事的思路和方法也带活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如今,全县已建成176个村文化礼堂,其中超半数是利用闲置乃至废弃的房屋、场地建起来的。

  龙游县如火如荼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建设和取得的不菲业绩,受到省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并得到大力支持,“从有到优”成了文化建设新目标。从2018年起,龙游县启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年提升计划,制订县乡共建、财政补助“竞争抢”方案,明确规定各综合文化站每提升一个站级即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社阳、石佛、罗家、小南海等乡镇迅即行动,纷纷扩建、新建文化站,各站面积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位于城区的龙洲街道、东华街道以及地处山区的大街等乡镇根据区域广、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采取建设文化分站的方式,让文化阵地更贴近居民群众。目前,全县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有80%达到省标一级站以上标准,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刷新中。严建军总结道:“我们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破解了基础薄弱、财力不足的难题。”

  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龙游县更是“快马加鞭”,围绕“建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具有龙游特色、地区示范、全省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的总目标扎实开展工作,闯出一条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回忆这两年的工作,严建军颇多感慨:“创建工作37个规划主要指标已全部完成,但作为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我们龙游真的特别不容易,付出了更多更艰辛的努力。”近年来,龙游县文化战线喜事连连:公共文化综合体项目在城东新区中央生态廊道奠基开建,项目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鸡鸣山下,灵山江畔,约1.8万平方米的县博物馆在万众的期待中揭开了神秘面纱;县图书馆在城区各人口密集地段开设分馆,把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开到居民家门口,农村文化礼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化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社会化运作

  促“枝繁叶茂”

  文化阵地建起来了,而且走向“高大上”,如何充分运用起来,成为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使其切切实实得到文化的滋养,这是龙游县文化部门面临的一个问题。对此,龙游县文化部门通过广泛调研、不断摸索,首创由文化站与文化公司“结对联姻”的“一站一公司”和为文化站配备文化员、管理员、文化指导员、非遗指导员、图书管理员的“一站五员”社会化运作模式,并专门出台《龙游县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会化运作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文化站等级考核和资金补助制度,文化礼堂、市民文化驿站、农家书屋等星级评定制度,由此推动“百师千场”培训、“百团千场”活动轰轰烈烈开展,延长文化阵地免费开放时间也成了各文化场所的自觉行为,乡村文艺“三团三社”应运而生,“一乡一节”(文化节)“一村一品”(文化品牌)活动风起云涌,城乡文化内生动力被充分激活了。

zjrb2020103000015v01b002.jpg

  文化礼堂精品节目展演

  文化场馆实施社会化运作,助推公共文化服务大提升,也催生和培育了县域内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民间文化公司纷纷从小微向“规上”发展,而且服务业务不断向衢江、建德、金华等周边地区拓展,龙游文化繁荣的名声越来越响亮,龙游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

  万千群众

  绽放幸福笑脸

  笛子齐奏、诗朗诵、舞蹈串烧……你方演罢我登台,其乐融融尽显风采。硬软件建设的日趋完善,为龙游县文化从业人员和城乡群众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县文化部门专业人员忙起来了,他们一年到头马不停蹄奔波各地当老师开展培训,组织指导演出。各地文化指导员同样忙碌,经常带领文艺表演队伍“南征北战”献才艺送欢乐。

  民间文艺人才一个个冒出来了,他们大展歌喉、挥毫泼墨、演杂剧小品,透着浓浓乡土味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在舞台上绽放异彩,“演员”演得欢,观众笑开怀。

  “乡村文艺‘三团三社’队伍,全是由村民组成的。”龙游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郑利霞介绍,县文化馆作为部颁一级文化馆,每年百场大戏、千场活动送下乡;全县现有各类民间文艺队伍648支,培育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达1.8万人,年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7000余场次,惠及群众50多万人次。“文化引领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诗画浙江’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鲜活生动而强劲的力量。”郑利霞自豪地说。

  通过两年示范区创建,龙游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各地群众文化活动越办越红火。“魅力青年大赛”“村歌大赛”“舞龙舞狮迎新年”“音乐盛典”“书香龙游”等全县性活动连续多年举办,成为群众活动品牌以及城市美誉度品牌。同时,“一乡一节会,一村一品牌” 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如2019年“沐尘畲乡三月三”“团石村啤酒音乐节”“溪口状元文化节”“青塘坞村板凳龙灯会”“溪底杜村民俗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带动乡村旅游1700万人次。

  文旅融合开启诗和远方的美好旅程。2020年,龙游县将建设城乡“文旅驿站”作为民生实事工程来实施,在公共文化阵地上叠加旅游服务功能,建成城乡文旅驿站14个,“会客厅”式的文化阵地充分彰显文旅融合新动能。

  文化惠民,幸福花开。龙游县直面现状,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形成了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龙游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必将越走越远,收获越来越丰硕。

标签: 责任编辑: 张小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qznews/202010/W020201030193862915892.jpg

龙游:文化惠民 幸福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