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点亮明灯 国网衢州供电公司援藏帮扶结硕果

2020-12-08 04:13:23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卢奇正 朱梦琦

  在藏北羌塘草原腹地,有一座海拔4700米的高原县城——那曲市申扎县。这里是世界屋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极高极寒,条件艰苦;这里是雪域高原,地球上的一方净土,皑皑冰川,生态脆弱。

  2018年以来,国网衢州供电公司援藏对口帮扶团队在这片土地上,承担起西藏地区“海拔高、区域广、投资大、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复杂”的电网建设任务,将安全稳定的大电网电送到了藏族同胞的家中,为雪域高原点亮明灯。

zjrb2020120800014v01b002.jpg

援藏帮扶组在10千伏塔申线进行竣工验收(卢奇正 摄)

  从平原到高原

  迎难而上打赢“百日攻坚”

  由于气候恶劣、物资运输困难,申扎县电网建设十分薄弱,当地大多数农牧民只能依靠太阳能发电,用电极不稳定。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为了让更多藏族同胞用上大电网的稳定电,国网衢州供电公司启动“百日攻坚”行动,项目投资1.45亿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579.903千米,为申扎县6个乡镇近3000户的农牧民通上放心电。

  作为国网衢州供电公司援藏帮扶组组长,41岁的郑璇源已进藏工作了19个月。同事们说,他进藏前还是满头黑发,皮肤也很白,但一年多过去,现在两鬓已经斑白,皮肤变得粗糙、黝黑。

  在申扎县建设电网,难度超出了队员们的想象——在沙尘暴和漫天飞雪的极端天气下,剧烈的头痛、恶心、呼吸困难时刻考验着他们。面对困难,衢州电力人的步伐非但未曾放慢,反而走得更快,走得更“远”。为确保施工进度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援藏帮扶团队克服海拔高、气候寒冷等重重困难,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全力推进各项工程建设进度。

  5月15日,随着最后一个配变完成安装,西藏“三区三州”困难地区电网建设“百日攻坚”行动计划提前完成,意味着申扎县的藏族同胞能提前一个月用上国家电网供应的放心电、稳定电,为当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

zjrb2020120800014v01b003.jpg

衢州供电公司帮扶组为申扎县牧民家庭通电(卢奇正 摄)

  从油灯到电灯

  电力天路铸就幸福之路

  “你有什么愿望?”

  “早点有电用,晚上能暖暖地睡到天亮。”

  郑璇源始终记得,初来西藏那曲市申扎县帮扶时,他和巴扎乡小学生次仁的对话。那时申扎县绝大部分地区没有用上大电网电,冬天照明只能靠油灯,取暖只能靠烧牛粪。次仁说:“下半夜躺在床上,会冻得直哆嗦。”

  “咔”一声,教室里的灯重新打开,稳定的光亮照在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上。假期结束,申扎县各个小学的教室和宿舍便通上了“国网电”,结束了长久以来烧煤和太阳能发电的历史。对此,巴扎乡乡长方华算了一笔账:“以前不通电时,乡政府和小学用电只能靠烧煤发电,不仅电压不稳定,一年还得花费近40万元。如今安全稳定的国网电不仅能让取暖设备派上用场,一年还能节省几十万元。”

  最近,申扎县卡德村的藏族小姑娘央措第一次在家里看上了电视,奶奶嘎桑说,这是孙女笑得最开心的一次。过去由于缺电,央措一家仅靠太阳能供电,天气不好时便用不上电。能在家里看上电视,一直是小央措心里难圆的梦。

  从申扎县城前往卡德村,沿途山高谷深,道路崎岖。援藏以来,如何完成偏远村落的通电任务,成为了衢州电力人的心头大事。

  为卡德村架线通电历经8个多月,架设线路要翻越高山,汽车无法到达的地方运输靠牦牛运、骡子驮、人肩扛。施工沿线经常有大雾和暴雪天气,山路陡峭泥泞,还常常有泥石流和岩石滑落。5月18日,卡德村,这个一共只有3户10口人居住的小山村用上了和城市一样安全、方便、便宜的直供电。

  “哪怕只为1户人家,线也要架、电也要通。”郑璇源说。如今,12米高的电杆、笔直崭新的“电力天路”,宣告着这个村庄新“电力生活”的开始,也让村民们需要“靠天用电”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从“输血”到“造血”

  结对帮扶输送不竭动力

  11月17日一早,申扎县供电公司员工毛全伟来到配变台区,拨通了视频对话。在视频的另一头,他的师父郑璇源也如约而至,开始和毛全伟交流经验。

  4个月前,毛全伟从郑璇源手下正式“毕业”。结束援藏帮扶以后,两人依然以师徒相称。师徒结对子,是国网浙江电力在西藏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对口帮扶中,与那曲供电公司采取的一项技术帮扶举措。

  郑璇源带着徒弟从电网基础管理流程开始,将自己所有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进行了传授。近两年时间,毛全伟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安全管理负责人。他说,从师父那里学到的,自己将继续“传帮带”下去。

  “帮扶最大的意义不是输血,而是让我们有了新的造血功能。”西藏申扎县供电公司总经理武兴利坦言,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帮扶让本地区的供电水平得到了提升,而新观念新思维的建立,更为西藏电网建设、企业管理输送不竭的动力。

  “进藏一年多,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不后悔,这段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郑璇源说。

相关新闻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