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3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钱祎 区委报道组 袁伟江)流经上虞境内的曹娥江,如诗般宁静,如画般旖旎;江畔的东山古渡遗迹,有一棵1600年的古樟,在风雨之中见证了曹娥江流域用山河织就的千年浙东唐诗之路。
水滋山润,山映川发。这条璀璨的山水诗路无数传奇,众多唐代诗人在此留有屐痕墨韵。李白多次沿曹娥江寻觅谢眺踪迹,“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明月落谁家,白云还自散”。惦念之心,掬水可见。“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畅游唐诗之路进入曹娥江时,写下《称心寺》一首,“穿溆不厌曲,舣潭惟爱深。为乐凡几许,听取舟中琴。”
曹娥江是钱塘江的最大支流,是浙江四大水系之一,因东汉少女曹娥入江救父而得名。曹娥江发源于磐安县尚湖镇王村的大盘山脉长坞,自南向北流经新昌县、嵊州市、上虞区、柯桥区,在绍兴县新三江闸以下注入杭州湾,流域面积约6046平方公里。
曹娥江流域占了绍兴市总面积的62.6%。曾经,由于染缸、腌缸、酒缸遍布,绍兴城乡水质一度遭受污染,沿江集聚的印染、纺织、化工等企业的污水排放,也使曹娥江流域变得不堪入目,水质浑浊,既不能下水游泳,更不能用来清洗。
在曹娥江畔的曹娥街道外五甲村,不少村民喜欢吃完晚饭后出门散步。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城乡环境已完全变了模样:别墅式的新房整齐排列,与绿树、鲜花相映;村道上看不见垃圾;河道、池塘清澈可见,水中生长着各种净水植物……偶尔,还有几行白鹭低空飞过。
生活在外五甲村的270户村民历来依曹娥江而居。“过去,村里的厨房和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入河道的,再加上江边企业的工业污染……”村民章杏英说。
“五水共治”后,村里统一截污纳管,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都排入管道进行集中处理,同时针对外五甲村距离城区较远的情况,为村里建了一个小型垃圾处理厂,实现了垃圾不出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曹娥江全流域治理中,通过采砂轧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集中整治和城镇截污管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各类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通过生态河道治理、河道保洁等措施,大力开展“清三河”整治,让曹娥江的水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清除淤泥,整治河道,使水质清洁,是“清三河”的目标,但并不是上虞人治理曹娥江的终极目标。仅仅一时的河水变清,并不代表环境得到真正治理。
治水求根治,上虞实行严格的“河长制”,完善“五水共治”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五水共治”长效管理机制,让全流域上下游联动,对未认真履行职责的河长进行追责问责。这种强有力的制度措施,使各级干部不敢不作为,纷纷献计献策。
治理曹娥江还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以及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在一江两岸上崛起一座“山水田园休闲养生度假城”,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生态观光、鲜果之旅为内涵。
如今曹娥江流域早已不见劣五类水,主干道水质常年保持在三类及三类水以上。记者站在曹娥江边,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绿色的河岸草坪和茂密青翠的植物,江水画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前延伸,渐渐与远山融为一体,犹如一幅清雅的山水画。
顺着曹娥江畔一路走,有大大小小景色宜人的沿江公园,青瓷馆、健身园、咖啡屋、茶社等隐逸其中。江边的风情小镇里还有各种设计吧、创意园、广告工作室、游乐场等。
“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仅在唐朝,就有数百位诗人在曹娥江流域留下了上千首诗篇。蜿蜒曹娥江,因它的清澈美丽,让古今文人墨客们几度扁舟泛行,溢满了诗歌的芬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