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独创久存面人密方 绍兴老人巧手面塑捏出七彩人生
2016年11月02日 10:35:55 来源: 绍兴晚报 记者 金丹丹 樊蕾

  浙江在线11月2日讯 面团在手心随意搓揉,用几把塑刀灵巧地在上面刻画,短短几分钟,小猪吃西瓜、白兔吃萝卜、老鼠吃玉米,还有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各式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跃然指尖,造型憨态可掬,颜色丰富多彩……在马山镇上许村有这样一位面塑老人,他做面塑已有40年,别人是“妙笔生花”,他是“妙手造面”,一个个面团在他的手里经过拿捏和玩转,就好似被赋予了新的生机。老人说,他要将面塑这个传统民间手艺传承下去,不管有没有钱赚。

  捏了四十年的面人

  去采访柳阿根的那天,刚好气温骤降,柳阿根早早地就在村口等我们,他说我们去的巧,家里从来没有这么多面人,因为凑巧第二天要去城市广场参加活动,所以他做了很多备用,我们可以好好拍照了。

  67岁的柳阿根做事风风火火,做面塑也是熟能生巧,几分钟就能捏好一个面人。在柳阿根家桌上,记者看到了数个造型各异的面塑,有十二生肖的动物、西游记里的人物,还有各种花草果木等。

  柳阿根20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做面塑,父亲也是捏面塑的,虽然做得没有那么精致,但也能做出不少造型。柳阿根后来特意拜了一位师父学艺,从此爱上了捏面塑。“以前我是个农民,面塑不怎么做,改革开放后,我就以它为生了。”从那时起,柳阿根背着一个小箱子,挎着一个小马凳,带着手艺走四方。

  柳阿根一边说话,一边信手捏出一只小老鼠,先将老鼠的身体捏好,大肚子尖脑袋,再用非常小的面团捏成耳朵和眼睛,用塑刀将这些耳朵和眼睛粘在身体上,才两分钟时间,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老鼠就展现在眼前。

  记者看了一下柳阿根的小箱子,发现里面都是五颜六色的面团,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有了面团,再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面塑工艺。看看挺简单,但柳阿根说,捏面塑没有几十年功底根本做不好。

  人物表情最难捏

  “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柳阿根说,做面塑最难的就是人物,而人物里最难的便是捏出表情。

  “必须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塑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再配上发饰和衣裳,而这中间表情就需要不断揣摩,不然做出来就不像。”柳阿根手里拿着一把塑刀开始刻画王阳明的表情,他想塑一个王阳明生气的表情,于是先在额头上刻三道,再将眉毛挑起,嘴巴微撅,这样一个生气的表情就活灵活现了。

  据柳阿根介绍,制作面塑,和面是关键步骤之一,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将颜料调在面团里就行。制作面塑的和面与制作面点不同,前者需要考虑面团在可塑性、防腐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以前做面塑,很多人都会遇到面团不易塑造成形、作品易干裂绽口等问题。

  “所以调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材料调不好,就做不好面人,要做到不粘手、不褪色,是很考验功夫的。”柳阿根说除了表情要通过仔细观察,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外,和面也是重要步骤。

  独创久存面人密方

  凭着多年的经验和手艺,现在的柳阿根可以看到一个人物就能照模照样捏出来,让人不禁赞叹。柳阿根的创新,还在塑刀上,所有的塑刀都是他自己手工打造的。

  “现在,别人想让我捏什么,我就能捏出来。”柳阿根说,面塑不是玩具,是一件艺术品,之所以深得大家喜欢,是因为它不像泥塑一样是先做后上色,面塑有鲜活的颜色运用,所以一眼望去五颜六色,甚是好看。

  “面塑在以前都是用糯米粉做的,是可以吃的,现在糯米粉放得少了,这样做出来的面人就能存放得更久。”柳阿根说,他将面团的配方改良过了,用了七八种材料和在面团里,所以现在捏的面人可以保存更久一点。

  这个配方是柳阿根独创的,他不肯透露到底用了哪些材料,但自从两年前研究成功这个配方,他的面人已经存放两年没有开裂。“我不能说具体能存放多少年,只能说可以进行长久保存。

  “原来只能放两天,后来是一星期、一个月、半年,现在我终于可以说,我的面人通过时间的检验,在室内可以长久存放了。”柳阿根说,面塑另外一个考验就是黄梅天,他做面塑的竹筷也要在水里煮过,这样就不太容易发生霉变。

  面塑传承从娃娃抓起

  “平时你们是找不到我的,因为我闲不住,天天在外面忙活,忙着教学和搞活动。”柳阿根说,他现在空时在给阳明小学学生教面塑,并且平时也常到各处忙活,很多地方都邀请他去捏面人。

  柳阿根有两个儿子,他将手艺传给了小儿子,41岁的柳见明也捏面人。“我同我儿子说,你先不要管这个赚不赚钱,先要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柳阿根说这话的时候,一脸严肃。他说会做面塑的绍兴人已经不多了,如果没人传承这门手艺,将来就可能失传。

  如今的柳阿根是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对面塑有种刻到骨子里的爱,每次听到孩子们拿着面人对他说“谢谢爷爷”时,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所以我一定要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不仅传给我儿子,还将阳明小学作为面塑的传承基地,让更多有能力的人继承我的手艺。”柳阿根说,虽然要将面塑做精很难,但他会一直坚持去教学。

  “现在年轻人是不太会做这种老手艺了,所以我想从娃娃教起,万一遇到特别擅长这门手艺的苗子,我可以重点培养一下。”柳阿根说,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培养出更多面塑传承人。


标签: 绍兴;泥人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1023823769528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