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 昨天,嵊州市崇仁镇贤红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清水口,安装了一只特别的眼睛——视频监控器。“它将实时摄录清水口的动静。”嵊州市农林局副局长叶少卿告诉记者,包括清水口在内,这样的监控器遍布牧场各个敏感点,织起一张生产全程管控安全网。
这是嵊州全面提升养猪场生态管理的一个新举措。截至目前,该市存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到明年4月,该市408个生猪养殖场都将实现智能化管理。
嵊州市是全省传统养猪产业大县,2013年,生猪养殖场有近2700家,存栏生猪达30万头左右,年产值七八亿元。养猪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群众投诉热点,也制约着养猪产业持续发展。2014年以来,随着“五水共治”的推进,嵊州市一方面坚决清养关停低小散养猪场,一方面引导规范规模养猪场朝现代化牧场发展。到去年底,嵊州市共清养关停养猪场2200多家。“到目前,留下的408家生猪养殖场,正以污染整治为重点,向生态牧场、美丽牧场方向发展。”叶少卿说。
据介绍,今年开始,嵊州市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智慧农业畜禽养殖实时监控系统,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手段,完善畜牧安全、污染治理监管机制。该系统由视频监控系统和沼液监测系统两部分组成,主要在猪舍、饲料加工区、污水处理设施、氧化塘、排污口、病死猪处理池等关键部位设立监控点,形成全方位监控网络。
“有了这只智慧的眼睛,我们就得想办法把每滴猪尿猪屎管起来。”贤红牧业负责人张贤平说,今年合作社又投入600多万元,扩建了氧化塘,新建了化肥厂,不仅把猪尿猪屎管起来,还利用起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