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感受美丽乡村不一般的律动 小小涂鸦“涂”出好风光
2016年06月16日 10:21:00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徐平 通讯员 张清秀

体验式涂鸦老少咸宜。

  浙江在线6月16日讯 初夏时分,华灯初放。天台县街头镇金满坑村走出白日里的热闹,恢复了静谧与祥和。

  晴好的晚上,村支书蔡文照喜欢在村里到处转转,一度寂无生机的村庄如今发展脉动强劲,他心里喜滋滋的。

  小时候拿个粉笔头在墙壁上涂涂画画,大人要追着屁股打骂,如今请五湖四海的人过来涂鸦,涂得不疯狂还不算尽兴,这一强烈的对比,蔡文照思之不禁宛尔。

  只一年半多时间,山村的墙面、崖面、路面等,到处都是用各色涂料绘制的图案,那一幅幅涂鸦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构思精巧。破落小山村穿上这么一件花棂棂的衣裳,青春气息毕显。

  村庄变美了,深山已然无法阻隔城里人寻访的脚步。

  民间画师陈法军:

  “我用画笔点缀美丽”

  进了金满坑村,一扇朱红大门分明得醒目。带有3D效果的墙画,一不小心就能骗了人们的眼睛。

  村里70多岁的“老蔡头”就这样上当了。老人看到洞开的大门内风光无限,一时心急火燎地想挤进去看看热闹。结果脚没跨进去,头上撞了个包。“老蔡头”因此很生陈法军的气。

  天台人陈法军打小喜欢画画,他压根没有想到,到了53岁,还能在金满坑村的墙面上留下作品。

  2014年10月,一个偶然机会,陈法军遇到县文联主席陈虹。当时,原村委会主任蔡显东建议以文化旅游兴村,县文联和寒山湖影视公司谋划用文化创意扮美金满坑村,让当地村民不出家门就有钱赚。既然是为农民朋友服务,陈法军对陈虹的邀请满口应承了下来。

  几天后,陈法军带上10来个相同爱好者来到金满坑村。这时,村里已经备好了画笔、颜料,提供了5万平方米墙面、3000米岩壁、6000米道路组成的“画布”。从小学画,搞过20多年的雕塑,对于涂鸦,陈法军还是感到无从下笔。

  他先拿村办公楼边的平房做试验品,将窗户描成水井形状,再画上一条模样夸张的水管。墙面一下子活了起来,村民们啧啧称奇。

  迈出这一步,陈法军的画笔不再拘谨。他像建筑工人一样,搭起脚手架,把各种不同风格的涂鸦画满了高10多米的墙面。有时一下子想不出好的题材,他就上网去找灵感。

  村办公楼的外墙上,有一只咧着大嘴的黑熊,非常抢眼。尽管还在制作中,它已是游客最喜欢的拍摄点之一。陈法军说:“村里决心打造世界级涂鸦村,我这个作品表达他们的‘雄’心壮志。”

  这个立体状的“黑熊”,花了陈法军1个多月时间。当时,村里举办涂鸦大赛,陈法军制作起来特别用心,单电焊就用了10多天,水泥也用了好几吨。

  对这幅作品,陈法军比较满意,游客也很认可,但评委只给了三等奖,据说理由是此画非专门意义上的涂鸦。

  当时获大奖的是一幅涂在一处石壁上的作品《取真经》,作者是中国国画画家协会理事、绍兴画家梅真君。梅真君和朋友一起合作,巧妙利用石壁的天然痕迹与边上的树枝藤蔓,呈现了一幅高水平的涂鸦。

  对于外地画家的参与,陈法军谦虚地说:“我愿意做个抛砖引玉者,涂鸦村需要百花开放。”

  涂鸦之风还吹到了异国他乡,一批“小老外”也被吸引过来,用喷涂料的方式来涂鸦。陈法军说:“这是国外常见的街头涂鸦手法,因为在国外乱涂鸦警察要抓,所以他们习惯喷了就跑。我们用很细腻的笔触去涂,在风格上还是各有不同。”

  农家乐经营户苏其兵:

  “在家门口也有钱赚了”

  上了50岁,又有了孙女,苏其兵再也不想在外面搞长途运输、日夜奔波了。去年回到村里,他办起了农家乐,取名“老苏农家乐”。

  老苏是村支委,办农家乐并非他主动要求。因为村里要搞涂鸦,必须配套搞农家乐,让游客来了有饭吃。一开始,村民心里没底,村两委便动员党员干部带头。老苏自然得带头,用自家新房办起了农家乐。

  老苏的农家乐是两间半新房子,装修花了20多万元,对外提供8个房间,能住16个游客。为了做生意,一家人平时住在附近的老房子里。

  中午时分,来到老苏农家乐。店门口的一边画着一只大鹅,一边画着一条大鲤鱼。在老苏看来,鹅与鱼看着可爱,又有十足的农味,鲤鱼跳龙门也有美好的寓意。

  此时,店里宾朋满座,老苏在灶台上炒菜,妻子负责端菜、收盘,夫妻交响乐奏得特别畅快。

  老苏会做10多个菜,妻子还要厉害些,夫妇俩轮换做菜,保证游客每天能吃到不同口味的农家菜。老苏为人随和,说起自家招牌菜,禁不住得意:“我做的红烧鱼头、特色粉皮,个个吃了还想吃,一点都不吹牛!”平时夫妻俩主厨,周末游客多时,在城里当厨师的儿子便赶回来帮忙。

  农家乐的生意现在还不稳定,“旺季再扩大一倍规模也接不了,淡季就冷水叮当了。”不过,老苏对村里的前景很看好。他说:“现在总体上还是推广阶段,我要做好服务多赚些口碑,就不愁以后游客不来。”

  为动员村民提供墙面搞涂鸦,老苏费了不少口舌。现在,怕涂得不好看毁了自家屋墙的心结早没有了。

  涂得好看的,游客会主动靠近拍照。这样一来,村民们就在门口摆起小摊,卖土特产、小工艺品等。现在,听说来了有名气的画家,大家都主动提出到自己家去涂。

  目前,金满坑村已有农家乐8家,床位70多张,能同时容纳500多人就餐,去年接待游客22万人次。看到村里人气旺了,当地企业家纷纷前来投资,现在,70亩猕猴桃和覆盆子基地、200亩樱花谷、300亩红枫林和50亩香榧基地已落地。

  上海市旅游业从业人员糜国强:

  “这里让我感到惊艳”

  “只因在群山中多看了那么一眼,就再也忘不了她那美丽的容颜。”3月底的一次邂逅,糜国强与涂鸦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看过几多大山名川,走过多少美丽乡村,但涂鸦村给了他别样的心灵悸动。回忆起第一次踏进涂鸦村,糜国强说:“只觉得眼前一亮,感到很是惊艳。”

  糜国强是上海旅游网旅行服务有限公司从事商务拓展的工作人员,也是一名旅游爱好者。住惯了钢筋水泥构建的“建筑森林”,对于青山绿水间的原生态村庄,糜国强别提有多好感。去年,他从媒体介绍的旅游攻略中看到了涂鸦村,下意识地将之纳入商务拓展规划。

  “有的旅游村是新建的,建筑跟城市区别不大;有的村有新房子也有旧房子,这一类占比比较大,但风格大体上差不多。”因为这个缘故,涂鸦村让他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他格外用心推介。

  4月9日,糜国强第一次带着50人的团队来到“涂鸦村”。

  报名的游客有许多,但涂鸦村的多家农家乐、民宿仍在建设中。糜国强说,除了客房数量有限,对村里的环境没什么好挑剔的。

  泥墙上“长”着成片的葫芦,井边鲤鱼在“活蹦乱跳”,井盖则是一片“大荷叶”……不单糜国强满意,他带的旅游团队成员也感到莫名的喜欢。在村里,游客们似乎有拍不完的照片,还有让人不忍放下筷子的乡村土菜。

  此前游客来村里,只能看看、玩玩涂鸦,一般两小时就能结束行程,现在,村里修建了寒山石径,并将周边的寒山湖、樱花谷、红枫林、香榧园等景点吸纳进来,游客玩上两天都不成问题。

  糜国强所在的公司负责人赵丰宇也很看好涂鸦村。他说,目前乡村旅游遍地开花,虽然对上海等大城市的老人很有吸引力,但对农家乐经营户来说,更需要像“涂鸦村”这样,通过创意活动和网络营销方式,吸引更广泛年龄段的游客前往消费。

  上海游客陈大伯也说:“旅游团带我们来这里,项目多、风景好、价格又实惠,我回去要给好评!”

标签: 涂鸦;体验;农村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