硐内孔子主题石雕像
在进门内的孔子雕像
浙江在线6月18日讯 位于温岭市新河镇的长屿硐天,是世界最大的人工开采石硐群,位于长屿硐天八仙岩景区内的文圣硐,是继成功开发凌霄硐后精心打造的“世界儒家第一硐”,硐内建有世界罕见的石质孔庙,以石文化形式全景式反映孔子风范以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内涵。2013年建成后,这里成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被人们誉为“世界儒家第一硐”。
文圣硐成为浙江省儒学教育基地
初夏,浙江省儒学学会祭拜孔子典礼暨文圣硐——省儒学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长屿硐天文圣硐举行,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张浚生率众祭拜孔子,和温岭市当地领导共同为省儒学教育基地揭牌,并观看了告祭乐舞。
祭拜孔子典礼暨文圣硐——省儒学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钟鼓声中正式开始,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张浚生等率众肃立,整理衣冠,向孔子先师石像(此石像高7.2米,象征孔子72岁)行三鞠躬礼,然后向孔子先师敬献花篮,张浚生会长代表浙江省儒学学会整理花篮绶带。
揭牌仪式后,张浚生等还参观文圣硐并观看了《乐舞告祭——文圣颂》,这一台节目,内容包括长屿硐天锣鼓队表演的《太平锣鼓》、城南二小师生表演的《点朱砂——开蒙礼》、敢晓清表演的采石号子《石工咏》、陶海燕和张黄莹等表演的洒尺《百花争放喜迎春》、张宝祥等表演的温岭滩簧《文圣颂》等,大都是温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5月8日召开的浙江省儒学学会理事扩大会议上,张浚生认为,这样的演出别开生面,它把温岭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织起来宣传儒家文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是一个创举。
文圣硐是由温岭市孔子学会(现更名为温岭市儒学学会)倡议策划,由温岭市硐天旅游有限公司投入1580多万元资金在八仙岩景区内开发建设的。早在建设过程中,笔者就曾两次到现场参观,有一次还邂逅正在雕刻浮雕的温岭石雕名家陈允祥等人。
世界罕见的儒家题材石窟景观
温岭市硐天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椒良告诉笔者,世界石窟文化史上,以佛教、道教为题材的石窟居多,而以儒学为题材的石窟非常罕见。建设文圣硐,就是为了打造以儒学为题材的文化石窟,提供普及儒家学说的新平台,丰富长屿硐天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文化内涵,为游客增添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据介绍,文圣硐景区包含“硐前物语”、“文圣生平”、“孔庙规制”、“儒学精髓”、“孝感动天”、“圣贤礼赞”、“文运昌盛”等七大部分景观。这七大景观以石文化形式全景式反映孔子风范以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内涵,是世界罕见的人文景观。游客到此,可初步了解儒家学说精华,陶冶情操。
“文圣生平”景观是反映孔子生平的景点,由14幅浮雕组成,从硐口拾级而下便可欣赏。这处的台阶共有72级,同样寓意孔子72年的人生历程。
这14幅浮雕依山就势,因地制宜雕刻,包括孔子诞生、少年好学、发奋受教、为母尽孝、青年自强、三十而立、入周问礼、泰山问政、齐国议政、异道不随、鲁国从政、见机离鲁、周游列国、志向不改等内容。游客到此游览,可以简要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如第六幅三十而立的浮雕,画的是孔子30岁时已有了名气,开始招收弟子,从事济世化民的教育事业;第七幅入周问礼浮雕,画的是孔子从齐回鲁,不耻下问,前去洛邑向老子请教周礼知识;第八幅泰山问政浮雕,画的是孔子随鲁昭公前往齐国,途遇妇人痛哭,感慨“苛政猛于虎”;第十三幅周游列国浮雕,画的是孔子离鲁后,周游列国,仍不忘宣扬“天下为公”“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的故事。
据李椒良介绍,这14幅浮雕,全部由温岭民间石雕大师陈允祥等人根据孔子生平画作,结合悬崖石窟自然风貌,重新处理画面布局,恰到好处地利用岩石纹理进行再创作。陈允祥亲手操刀凿刻的浮雕,人物栩栩如生,孔子形象跃然石上,令人叹为观止。
石质棂星门和世界最大的“龢”字摩崖
踏入文圣硐景区,游客便会见到一道做工精美、气势恢宏的石质棂星门。棂星门是唐代之后孔庙的第一道大门,这座三开间的石质棂星门,完全由长屿当地出产的凝灰岩(俗称长屿石)建造。“棂星门”三个金色大字还是乾隆皇帝手书。
迈入棂星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巨型的石雕孔子立像。这尊孔子石像足足有7.2米高,据介绍,这寓意孔子72年的人生历程。石雕孔子身佩长剑,和颜悦色,长须飘拂,好似正在恭候游人,传道解惑。棂星门边上的石壁上,刊刻着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林崇增先生撰写并书写的《文圣硐记》。
文圣硐中的孔庙建筑,也是别具一格,它既按孔庙规制,又不拘泥约定俗成的孔庙固有程式,而是视石窟特殊空间与平原所建造的孔庙的条件差异因地制宜而建。据李椒良介绍,文圣硐中的孔庙规制应有的楼台亭阁、全部像赞,均采用石质材料建造,别具一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石质孔庙建筑。
文圣硐中的大成门,采用三开间,在横梁上倒挂6只世上独一无二的石质荷花形吊垂,美观大方。整座建筑,包括柱、门、樑、斗栱、狮座、吊简、雀替、椽、屋檐等结构,全用石材,由石质古建名师孙岳清先生主持精雕细琢而成。泮池则以洞中水池为载体,架有状元桥,意蕴青云直上之意。泮池石壁刻有中科院院士闻邦椿(新河镇长屿村人)手书的《诗经》中的“思乐泮水”四个大字。池中鲤跃龙门石雕,则融合了民间会试获得功名被称作“登龙门”的典故,以对文人游客表达美好的祝福。
大成殿内除坐高3.8米的孔子坐像外,还雕刻了2.3米的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王曾参、亚圣孟轲四哲神像。孔子坐像是直接利用硐壁自然石材镂空而雕,孔子身着十二章王服,头戴十二旈冠冕,手持镇圭,端坐在放着竹简的书案前向弟子讲学解惑。孔门四哲则毕恭毕敬洗耳恭听谆谆教诲。
大成殿边的石窟,雕有文房四宝应景小品。系就地取材,以石窟现存仍连着山体凹凸不平的石材应景雕刻而成。文房的竹简上写着《论语·学而》等篇,章句清晰可见。
文圣硐内设立了“文圣大舞台”,将温岭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温岭道情、三句半、洞房经、民间锣鼓、温岭滩簧、排街等搬上舞台,让游客欣赏到温岭的民间特色文化。在文圣大舞台演出前几个月,硐天旅游有限公司特意请了温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金明才老师等人来公司,面向公司员工开展民间锣鼓、三句半等民间文艺的教学传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