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梅农妙招卖杨梅 天台上裘村杨梅成“网红”
2016年06月30日 10:42:00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徐平

  浙江在线6月30日讯 村口的戏台上,一个个多才多艺的妙龄女子秀才艺,秀礼装,台下围聚的500多名观众争相拍照转发微信,并不时传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若非戏台背景图案上写着大大的“杨梅红了,上裘火了”,还真让人产生一种纯文艺演出的错觉。

  6月25日上午8点左右,天台县始丰溪畔的始丰街道上裘村,一拨又一拨的群众被微信里刷屏的杨梅仙子评选活动所吸引,趁着周末带上家人或亲朋好友,潮水般涌进了上裘村,各类车辆在村口两端的道路上排起了长龙。

  上裘村种植杨梅已有些年头,全村现有杨梅园近2000亩,品种以东魁为主,年产量约15万公斤,平均每户有杨梅两亩。通过实施严格的“肥药双控”,该村部分杨梅获批“有机水果基地”。然而,就在3年前,这里的杨梅却应了“酒好也怕巷子深”的老话,梅农卖难现象非常突出。

  “20多年前种下的杨梅,以前因为道路不好,挑下山去卖,费时费力,还因为颠簸后杨梅品相不好,卖不出好价钱,甚至还经常没人要,当时都恨不得把树砍了。”梅农裘周武说起往事,一时五味杂陈。

  正说着,手机铃声响起。裘周武接起手机,笑着热情地答道:“今年的杨梅质量不错,你们什么时候来拿?……好,我保证给你们最新鲜的。”挂了手机,裘周武告诉记者,这是上海一个老客户打来的电话,打算明天过来买200斤杨梅。

  从原先的卖难,到现在的客户上门订购,“上裘杨梅”经历了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蜕化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该县开展全域旅游建设的一个缩影,在这当中,上裘村借力“互联网+”、“旅游+”,打通了全村杨梅销售的“瓶颈”。

  原来,2014年夏,受持续雨水和高温闷热天气的影响,缺少知名度的上裘村杨梅严重滞销。村两委干部面对忧心忡忡的梅农,尝试通过举办杨梅节来聚人气,打品牌。由于网络炒作充分,上裘杨梅迅速走红。当年在许多地方杨梅遭遇卖难的尴尬局面下,上裘杨梅一枝独秀,很快脱销。

  去年,尝到以节庆活动推动杨梅销售这一甜头的上裘村,提前通过策划启动了杨梅节。村里邀请了一批网络达人、水果微商、自媒体公众号、旅行社、摄影爱好者等,进行实地采访和体验,举办了土味十足的村级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的内容成了微信、论坛等网络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

  今年,上裘村杨梅喜获丰收。深谙“酒香也要勤吆喝”之理的村支书裘国伟主动联系了在县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微信公众号、爱心团队,推出了抢眼球的评选杨梅仙子活动和参与度高的采摘游活动。活动的趣味性、观赏性吊足了微友、驴友的胃口,一时游客、顾客盈门。

  借着持续举办的杨梅节庆活动,“上裘杨梅”逐步成了当地水果种植业中有影响力的“网红”。在梅农裘周武的手机里,存储有几十位外地游客的电话。他说:“从前年开始,每年都有游客给我留下了手机号码,通过电话订购的客户一年比一年多。”

  如今,和村里所有梅农一样,裘周武家的杨梅不用出村,在家门口就能顺利卖完,而且价钱并不比市场低。裘周武说:“去年卖了2万多元,今年已经快4万元到手了。”得益于品牌提升带来的良好收益,裘周武打算对自家约3/5产量不高的杨梅园进行改良,他说今后发家就靠这些杨梅了。

标签: 杨梅;网红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