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24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徐齐)“听说这房子能保住了!多亏了你们的报道!”6月22日上午,温州龙湾区底岭下村村民张谨春打来电话。电话那头,这位77岁的农村老汉有些激动。
10多天前,也是这位张老伯的一通电话,引发记者对一座240年老房子命运的深切关注。当时,张老伯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底岭下村正在进行整村改造,周围的房子大多都拆了。可是他还没签协议。“这么好的老房子,拆了太可惜!”
一间保存良好、拥有240年历史的古民居,因各种原因未列入文保单位。如今,老宅遇上重点工程,这样的老宅到底是该拆还是留?
本报记者先后3次到张老伯家蹲点采访,并将老房子的故事拍成微视频,以视频+图文的形式在“浙里温州”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引起强烈反响和讨论。
精美老宅住过七代人
这个夏天,推土机的声音响彻在龙湾区底岭下村。作为温州新一轮城中村改造的首批村庄,底岭下村年初就已基本完成了签约和搬迁,拆除工作正大刀阔斧的推进。
记者来到底岭下村时,整个村子已基本拆成废墟,车子难以开进。步行至马鞍岭山脚下,沿着村民指引的方向,一座精致的古典石砌门台出现在眼前。
一进门台,铺向老宅的石板条宽达3米多,中间微拱、两头下挂。张老伯说,天一下雨,水就往两边流,老院子的道坦很快就能变干。
院内屋檐由手工打磨的精砖垒就,飞檐翘角上的兽首虽然已在文革时期被拿掉,但也难掩砖瓦的细腻、弧度的优雅。竹、花、“福”字等各种题材的雕花石刻,精美得令人赞叹。屋内的精工细雕更是随处可见。
张老伯拿出家谱。“这房子在我老太公手里就盖好了,住过我们张家七代人。”
张老伯从出生至今,已在老房子里度过77个春秋,有4个儿子、2个女儿。如今,他和妻子、二儿子一家依然住在这里。屋内的生活场景,也总能将人拉回到过去。旧春联、老式木质盥洗台……张老伯一家如今依然用老灶台烧饭,保持着许多农耕时代的生活习惯。
在张老伯家的后面,也有一座和他家造型类似的老宅,但目前已被拆除,只留下了一片废墟。废墟堆里,随处可见雕琢精美的碎瓦片。
“这么好的老房,拆了就再也盖不起来了!”张老伯说,当地街道来谈过多次,希望张老伯一家能签署拆迁协议并迁出,张老伯没同意。“我希望政府部门能将老宅保存或转移掉。真不好办的话,由政府接收管理也可以,给下一代人传承下去。”
“底岭下古民居”的代表
年代久远的老宅为什么面临拆除的命运?记者随后来到龙湾区瑶溪街道了解情况。工作人员介绍,底岭下村不仅是温州新一轮城中村改造的首批村庄,又恰好位于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龙湾段)的规划红线之内。许多老宅因工程需要面临拆迁。
龙湾区文广新局副局长陈佐介绍,张老伯的这座老房子始建于清乾隆至嘉庆时期,是“底岭下古民居”中保存较好的一栋。该民居群曾在2002年浙江省文物普查和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对传承地方文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前段时间,温州市文保所的有关专家在现场勘测后,也对底岭下村老民居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底岭下民居院落形式上多为四合院,天井宽敞,采光充足,建筑形式灵活,宅院中陈设简朴,梁架多不事漆髹,其间有曲径、花苑、书院互通连接,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传承地方文化有着较大的作用。”
“这样颇具历史价值的建筑群面临被拆的命运,直接原因就在于未被列入文保单位。”龙湾区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解释,纳入文保单位,就意味在修缮、改造过程中有许多“条条框框”,老房子的住户不愿意。没纳入文保单位,也就使得有价值的老房子在面临拆迁时,少了“保护伞”。
记者了解到,张老伯的情况并非个案。未来3年,温州市区重点区域的80个行政村将迎来改造热潮。仅仅在龙湾区,就有24个村即将面临拆迁,其中涉及列入文物普查名录(并非“文保单位”)的历史建筑就有28处。
历史建筑应该留下来
6月15日,当记者将所见所闻通过“浙里温州”推送后,短短几天里,便有7万多人阅读或转发,有上千位用户留言。留言中,网友们纷纷呼吁应当将老房子保留下来。
“如果能将古民居保留下来,做成古色古香的博物馆或会所,不是挺好的吗?”过去两年,龙湾区政协委员王珠几次来到这片老宅,也为保护老宅写过提案。看过报道后,他又与朋友去了一次。“我们都感觉,可以将龙湾区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全都转移到某个公园,形成古建筑群落,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日前,温州市委主要领导就此事作出批示,他要求城中村改造中,温州各地应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
龙湾区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数次实地踏勘,由区文广新局协同相关部门就底岭下村古民居的保护方案专门召开了专家论证会。专家在会上明确指出:该建筑“值得保护”。
“该处古民居建于清中期,是温瑞平原沿海地带代表性建筑,是研究温州清代民居建筑的典型案例。房屋的整体质量保存较好,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虽然未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根据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作为历史建筑加以保护。”会议纪要中这样写道。
“可以明确,这个历史建筑将被保存下来。”龙湾区文广新局副局长陈佐表示,至于是原地保护,还是迁移异地保护,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由区政府做出决定。
龙湾区的一位分管领导表示,今后,只要涉及文物普查名录的,龙湾文物部门都将会同住建、规划、土地、街道等部门进行实地调研,明确具体保护方案,不会一拆了事。
“我们在城市化急匆匆的步履中,不要抹去乡愁记忆,应留住历史文脉。文脉不断,才能城脉不断。”温州大学教授张小燕说,历史老建筑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情感和记忆,人们需要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
6月21日,记者从温州市文广新局获悉,近期局里将安排工作人员到苏州考察,学习借鉴国内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做法和经验。这对于温州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而言,又或将是新的开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