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新青年下乡” 开启青年创业创新实践之路
2016年06月27日 14:16:00 来源: 温州日报

出征红旗飘。

  浙江在线6月27日讯 “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自己,更收获了感动。”

  “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帮助他们远离疾病,自己也感觉很快乐。”

  “下乡与基层‘亲密接触’,让我感受村民邻里的热情和温馨……”

  在洞头的各基层村居,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身影,身穿白体恤、头戴红帽子,他们,就是来自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新青年下乡”的集结号下,他们奔赴洞头各个街道乡镇开展惠民服务,用学识与汗水为村民群众带去精心准备的服务“大餐”。

  据悉,“新青年下乡”活动由市委统一部署,市委宣传部牵头,教育局、团市委等部门联合开展,是温州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活动利用在温高校和文化礼堂等资源,搭建“校院+农村实践基地”共建教学平台,按“一校一县、一系一乡、一班一村”结对服务模式,每年分批组织大学生到结对村开展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活动,一手以实践育人,一手以服务助推新农村建设。

  为基层群众送服务送文化

  “锻炼了自己,收获了快乐。”日前,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服务队员们走进鹿西岛,向村民们宣讲高血压及推拿的相关知识,开展量血压、测血糖、推拿、康复咨询等一系列的服务,受到村民的欢迎。

  记者看到,在一条树荫遮蔽的走廊里,坐满了听闻消息前来等待量血压和推拿的老人,服务队员神情专注地为每一位老人检查身体,测量血压高低。“同学,我的血压是不是高了?”一位身穿碎花衫的阿姨紧张地询问着,当得知血压处于正常范畴时阿姨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为了能最大程度上放松老人们的身体,队员们还交替使用揉、按、滚等各种推拿手法为老人推拿。在队员们娴熟细心地推拿下老人们原本酸痛疲乏的部位都得到了极大舒缓,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不住地点头称赞。

  “下乡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让自己有机会去体验校园之外的生活。”去年,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暑期服务队在整合七年海岛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服务队在延续七年的爱心支教、社区义诊、我是大明星圆梦微舞台、文化大礼堂等活动的基础上,更增添了全新的服务项目——海岛创新创业宣讲,邀请到了温州市人社局师资团队入岛宣讲,希望通过队员们的青年视角让海岛真正焕发出青春活力。

  “‘新青年下乡’活动是大学生认识农村发展实际、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洞头区通过科学理论引领、文艺送演乐民、志愿服务接力、文化传承星火和硕博服务惠农等五大服务计划,为基层广大群众送知识、送文化、送服务,营造新青年下乡服务基层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新青年下乡”服务队根据基层的实际需要,发挥专业特点,针对性的开展基础数据调研、理论宣讲、生态宣传、科技支农、文艺演出等活动,服务基层群众600余人次。

  为发挥新青年的人才智力优势,洞头区组织开展适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学校、学生、村居的三方互利共赢。同时,积极争取团市委支持,为全区129名留守儿童、新居民子女进行“成长护航”,免费配置总价值约6万元的眼镜。为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等进行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共开展志愿活动32次,支教受众达783人。

  借力红色教育实践育人

  在洞头开展“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中,作为活动牵头部门,洞头区委宣传部充分利用建党95周年等契机,组织新青年下乡实践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活动,动员新青年送服务下乡的同时,开展寻访老党员、探寻海霞胜利岙革命遗迹、走访海霞主题教育基地、参观红色印迹馆、接受红色教育等主题学习,帮助新青年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温党史、知党情、学海霞,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今年来,已开展各类学习活动26场,受教育“新青年”达500余人。

  同时,发挥文化礼堂中心阵地作用,开设义诊、知识讲座等场地性服务项目,推出“医护小推车”“法制宣传栏”等移动性服务活动,将“新青年下乡”活动覆盖到全区各个村居。今年来,共发放药品80余份,宣传资料100余份,义诊80余位老人。

  据介绍,“新青年下乡”活动,是新时期高校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认识农村发展实际、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是青年学生了解农村、服务农村的最好窗口,一方面发挥高校青年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作用,助力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是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推动高校青年在基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常态化服务贯穿全年

  2015年9月9日,洞头区举行“新青年下乡”活动常态化服务启动仪式。区委宣传部、团区委为6支“新青年下乡”服务队进行授旗,并为仁济学院六个团总支颁发结对证书,在此次常态化服务中,仁济学院派出6支服务队,分别到洞头区北岙、大门、东屏、元觉、霓屿、鹿西六个街道乡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基层文化建设。同时,聘任了10名大学生作为全区20家农村文化礼堂指导员,现场颁发聘书。

  有别于过去的寒暑期社会实践,“新青年下乡”活动将按“集中活动+常态服务”相结合模式,在寒暑假集中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平时则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结对村开展常态化服务,实现每学年服务接力。

  为助推“新青年下乡”活动常态化开展,洞头区以日常检查、专项督查、突击抽查等方式,定期地对各乡镇街道 “新青年下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作为高校服务队重要考核内容,将评分较低的团队反馈至院方进行整改,不断促进“新青年”下乡队伍的成长。

  同时,为充分保证“新青年下乡”学生在实践期间安全、高效完成实践工作,洞头区积极开展后勤协调服务,为实践队安排住宿、餐饮、培训教室和活动场地等,帮助实践队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不定期走访慰问实践队员,高度重视师生安全,保证“新青年”下乡的顺利开展。

  “每次活动,我们除了借助当地媒体力量广泛宣传外,还依托‘青春洞头’微博和微信、‘洞头青年’网站等新媒体载体,及时报道“新青年下乡”活动的重要举措、开展情况、亮点成效,扩大活动影响,为‘新青年下乡’活动持续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洞头团区委负责人表示。

  此外,洞头区将通过举办实践成果展览、经验交流分享会、青年座谈会等形式,总结交流“新青年下乡”活动内容。表彰优秀“新青年下乡”活动代表、优秀“新青年下乡”活动团队、优秀“新青年下乡”活动阵地等,推广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新青年下乡”活动成功与经验。

标签: 新青年;下乡;基层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62753615472639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