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永嘉女老板为残障人士建起温馨家园
赵丽娟7年收养49位“宝宝”
2016年07月12日 03:17:5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施力维

  浙江在线7月12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施力维 县委报道组 黄伯希) 精明干练的她,原本可以把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而她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把宝贵的7年时间,全部奉献给公益事业,成了49个“宝宝”的管家。近日,温州永嘉女老板赵丽娟建“安康家园”,照顾重度残障人员的故事,感动了不少市民。

  “现在两头放心不下,爸爸中风了在医院要看护,‘家园’里的宝宝们又要我照顾。”今年46岁的赵丽娟噙着眼泪,声音中满是疲惫。

  7年前,赵丽娟放弃了红火的广告生意,收留照顾残障人员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业。为了照顾这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年她回家的次数少了,和家人聊天的时间少了。这次她爸爸中风病倒,赵丽娟是一家人中最后知道消息的。虽然心里内疚,赵丽娟仍然要每天从医院跑回“安康家园”两趟,给那里的孩子和老人送菜做饭。

  “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都和自己的亲人一样,不见到他们吃饭,心里不放心。”赵丽娟说,如何去关爱照顾残障人员一直是自己心里的结。年轻时,她在农村老家见到一位母亲责打一名智力残障的儿童,一边打还一边责怪孩子拖累家庭。赵丽娟很难受,那时便萌发了建造疗养院照顾残障人员的念头。2009年,她在永嘉县残联和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将闲置的上塘镇敬老院建成“安康家园”,专门收留残障人士。

  “安康家园”建起来后,赵丽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房子的墙壁从原来的灰白色刷成了粉红色。“希望让他们原本灰暗的生活里,能多一抹亮色。”赵丽娟说,收留的残障人员从一开始的5个、10个,到现在的49个,“安康家园”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而自己就是那个大管家。

  “安康家园”里的49名收留人员,有儿童也有老人,年龄跨度很大,其中大多数都有智力障碍。“我都叫他们宝宝。”赵丽娟说,他们的智力相当于六七岁的儿童,日常的表现也就像小孩一样,叫一声宝宝他们会拍手,会特别高兴。

  每天三餐前,赵丽娟总要和“宝宝”们一个个打招呼,聊上几句。“赵丽娟天天对这些人说话,是不是也越来越傻了?”许多人对她的行为不理解。

  赵丽娟却说,这么多年照顾下来,自己已经有了经验,“正常人要交流,智力障碍的人更需要多交流,这样能让他们开朗一点。”

  为了照顾好“安康家园”收留人员的饮食起居,赵丽娟每天早晨5时就出门买菜。做完饭后,还要和护工们一道给没有自理能力的人员喂饭。有个化名冬冬的“宝宝”今年才5岁,但是只有微弱的吞咽能力,“不敢喂太快,一喂就是一个小时。”赵丽娟说,一餐结束,清洗整理完毕,没多少时间休息,下一餐就又要准备起来了。

  每晚深夜只要条件允许,赵丽娟还要到各个房间里去走一走,看看“宝宝”们是否健康。不去看一眼,摸一把额头,她都放不下心,觉得这一天的工作还没做完。“他们即便生病了也不会说,需要我们去发现。”巡夜时,赵丽娟一个个用手贴着额头看是否有发烧等情况。

  “没有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援助,‘安康家园’难以坚持下来。”赵丽娟说,“安康家园”的主要经费来自永嘉县残联为他们申请的托养经费。县民政局和东城街道平时也会给予经济支持,红十字会也会在节日期间前来慰问。不少社会团体、志愿者义工队等,也会时常去“安康家园”,给赵丽娟搭把手,帮忙做做爱心午餐。

  赵丽娟的事迹这些天在温州传开后,更多的爱心人士正向“安康家园”伸出援手。温州爱心资源再生有限公司表示,愿意与“安康家园”形成结对模式,向“安康家园”常年捐助物资,提供“安康家园”内49名残疾人员一年四季的衣物等。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赵丽娟说,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援助,让她有了将这个事业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标签: 残障人员;收留;智力障碍;温州 责任编辑: 曾杨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