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6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周琳子 通讯员 赵慧聪 刘进希)温州南部的文成县,有个叫玉壶的小镇。一条玉泉溪穿过全镇,两岸树木茂盛,时刻以最美的姿态等候故人归来。这个暑期,一群满眼新奇的孩子来到这里,他们是120余名来自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西班牙等国的华裔青少年,自今年7月上旬起来到文成,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
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文成移民海外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全县户籍人口39.5万,其中有16.86万华人华侨旅居在72个国家(地区)。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那些随同父母定居海外、对故乡只留下模糊印象的华裔青少年们,利用一年一度的暑期如雁飞来,寻根问祖。
寻根,乡关何处
大暑过后的第一天上午,来自意大利的16岁华裔少女胡小雪不顾烈日,站在玉壶镇镇口不停按动相机快门。
“回国前爸爸告诉我,玉壶是他的家乡。现在站在爸爸长大的地方,我要用镜头记录这里的一切。”胡小雪说,她在意大利出生后曾被送回文成生活过两年,随后一家三代一直居住国外,直到今年才再次回到故乡。这里遍布的森林和流淌的小溪让她流连忘返,不住地感慨乡村风景美如画。
相比第一次真正认识家乡的小雪,华裔少年林义鑫已是第5次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对他来说,再度走进玉壶,不是游览,而是回家。“前面的仿古建筑是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这边的学校是华侨出资捐建的。”他主动当起导游,用标准的普通话为其他营员们做介绍。
不少华裔青少年希望增加对故土的了解,对夏令营行程充满期待。游览龙腾柱广场,参观宗祠祠堂,品味镇里独有的慢生活……寻根课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夏令营期间,孩子们除了每天学习中文课程,还每周外出一次,游览文成名人名胜古迹,如刘基故里、美丽乡村武阳、百丈漈景区等,在课堂上学习木偶戏、米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金发碧眼的意大利人丹妮拉,是这次夏令营里的一位特殊学员。在米兰给华裔学生教授意大利语的她,因为经常听学生谈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一直期望能到中国来看看。“我喜爱中国文化,在这里认方块字,学习毛笔书法,还学会了下象棋。”书法课上,丹妮拉手执毛笔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传承,民族记忆
“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越来越多在外的华侨华裔,希望让自己的孩子通过寻根活动找到答案。”文成县外侨办副主任吴筠霄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是国务院侨办与地方侨务部门共同举办的华文教育品牌活动,自1999年举办以来,已有近60个国家的数十万华裔青少年参加。
文成今年第9次举办分营活动,主要招收7至16周岁会讲简单方言或普通话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加深他们对祖籍地的了解,并让孩子们将故乡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带到国外。如今,“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已一席难求。今年3月,当文成县外侨办确定夏令营方案后,通过“侨家大院”微信群,将报名通知速递到千里之外的十万多文成籍华人华侨手中。
来自意大利米兰的老华侨金碎喜得知消息后,一口气为自家的6个孙辈孩子组团报名。他说:“我们是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根在中国。只有了解中国文化,才会认同自己的身份。”
金碎喜38岁出国,如今一家三代都在国外定居。他希望通过这个途径,能让孩子们增强对故土的认同感。平时,他也坚持送孩子去当地的中文学校学习。在意大利的家里,一家人除了用普通话沟通外,他们也会教孩子们使用方言。“我们家最小的外孙女今年4岁,能听懂文成话。”他说。
在家长和学生的要求下,今年原计划的90个名额,最终增加至120多名。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的10岁华裔金曦缠着哥哥带她回文成,来自法国的16岁华裔张芬妮连续第6年回乡参加夏令营……对于家乡的好奇与向往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这些说着外语、吃惯西餐的青少年们漂洋过海回到故乡,认真体会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精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