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十年,他的沉默与倔强

2017-03-15 07:23:16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王益敏 史春波

  叶文贵在做锡器。

  萧云集供图

  叶文贵房间里的桌子一角。

  浙江在线3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益敏 史春波)叶文贵的造车梦破灭后,就很少再能听到关于他的消息。据说,他曾多次拒绝媒体的采访要求,将自己“藏”了起来,不再被公众所知。

  在他人生的最后10余年时间里,这个曾经的传奇人物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养天鹅、种树、学建筑,他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

  天生不甘平淡的老叶注定要做一些并不平凡的事,而倾其所有坚持的梦想,似乎也未曾磨灭。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来到叶文贵最后10年生活的地方,试图回望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造车:心里的梦想一直没有消失

  开过六七个厂的叶文贵,最后剩下的,只有一家包装厂。而厂里几乎所有的事物,老叶都交给了他的表弟薛成平,“厂里只剩下一台20多年前的老机器,也没几个工人,一年盈利也就几十万元。”薛成平说,相比以前,老叶最近几年赚的都是“小钱”。

  叶文贵平时的“家”就在厂里。厂区的一个角落,沿着钢板搭起的楼梯上二楼,有三四间房,分为客厅、厨房、和卧室。

  所有熟知叶文贵的人都知道他爱酒,在这个不大的“家”,一进门就能看到橱柜的架子上,摆满了各个年份的茅台酒酒瓶。

  老叶有很多朋友,跟他年轻时一起在黑龙江当知青的张中达熟知他的“酒事”:年轻时拿半斤装的大碗,一口气能干三碗,现在平时也爱喝点酒,高兴时,也能喝上半斤左右。

  曾经的“造车狂人”,如今在他的住处几乎找不到关于车的影子。但老叶的妻子陈星初说,他把造车的资料都存在两台电脑上了,平时还是会经常打开来看看。这两台电脑,妻子在丈夫过世后,就留在了身边。

  曾经跟随叶文贵造车的,绝大部分人早已转行做别的事了,唯一还跟车打交道的,可能要数他的徒弟郑绍付了,他做汽车装潢和研发汽车油漆。

  “每次我来老师家里,他还会跟我讲造车的事。”郑绍付说,他看得出,对于造车的梦想,叶文贵没有完全消失,“只是不愿轻易跟人提起。”

  郑绍付的女婿是做汽车导航生意的,叶文贵很喜欢找他吃饭、聊天,“或许对于他而言,关于汽车的想法,也只有我们才能懂一些了。”郑绍付说。事实上,叶文贵除了开过自己造的车外,基本上没有碰过其他汽车,他的家人开玩笑地说,因为他爱喝酒,所以,不敢再开车了。

  生活:喜欢旅游、喜欢美食、喜欢看书

  很多年前,叶文贵在包装厂里建起了一个水池,旁边栽了树。如今,在这个大约四五十平米的水池里,养着7只黑天鹅和5只鸳鸯,“前几年,他不知道从哪里看到有人养林蛙,第二天就找人买了几只。因为这种动物很难养,为此他还专门请来专家教他。”女儿叶秀秀说,“父亲就是这样的人,想到的事,要马上去做。”

  这几年,放下了汽车的梦想,叶文贵把心思都花在了研究建筑上。在他房间门口,摆放上一个未完工的模型,这是他牵头出资为乡里建造的祠堂模型。叶文贵的卧室里,随处可见关于建筑的书籍:床头是一本《古建清代木构造》,沙发上是《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茶几是《中国建筑史》。每本书上,都留有折角和做笔记的痕迹。

  在房间里,有一台60寸的电视机。家里人说,那是用来看建筑效果图的,“可以放得更大,看得更清楚。”

  在妻子陈星初看来,只读到初中的丈夫天生就有自学成才的本事。“他要做一件事,就会全心全意地去做,直到把这件事做到极致。”陈星初说,“以前造车的时候,他可以两天不睡觉研究造车;现在学建筑,他可以七天不出门,看这样的书。”

  此外,叶文贵还喜欢上了自己做锡器,还特意找了个老师傅来教自己。

  在叶文贵最后的时光里,他更愿意带着妻子去各地游玩,看看在上海的女儿,在那里住上一段日子。“但相比旅游,他更爱吃,每到一个地方,进了餐馆,他就会花上好几个小时在那边吃饭。”陈星初说,在他看来,吃到美食比看到美景更让他开心。

  慈善:最大的公益是他一直尊重知识

  叶文贵因为牵头造祠堂,捐了好几百万,得到了乡里很多人尊重。乡里人说,即使在他过世前几天,他还在祠堂的工地上,亲自参与祠堂的设计和建造。

  事实上,叶文贵对于慈善和公益的理解,更多的体现在他对于知识的尊重。

  “即使他再忙,也会经常找我们三兄妹吃饭、聊天,碰到什么事情,他总先问我们怎么看。”女儿叶秀秀说,父亲留给他的,最大的财富可能不是金钱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做事要专注,要富有激情。”

  如今,叶文贵的三个子女,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大儿子毕业于清华大学,两个女儿也出国深造,如今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对于知识的尊重,叶文贵还努力地传递给乡里其他的孩子。“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把乡里刚刚考上大学的孩子叫到家里来吃饭,问他们有没有生活上的困难,给他们一定的帮助。”好友张中达说,这样的习惯,在他最后的几年里,一直保持着。

  叶文贵有个“专职”三轮车车夫,叫李永红,比叶文贵小12岁,认识他已经有18年。“他出去办事,或者外出跟朋友聚餐,都会事先打电话叫我。”李永红说,在这个不大的乡镇里,这么多年,一直是他载着叶永贵来来回回。

  “有好几次,我因为身体原因没办法拉车,就叫我儿子去。”李永红说,每当这个时候,叶文贵总会多塞点钱给他儿子,还不忘叮嘱几句,“学点本事,做点更有意义的事。”

  曾经的“造车狂人”,如今在他的住处几乎找不到关于车的影子。但老叶的妻子陈星初说,他把造车的资料都存在两台电脑上了,平时还是会经常打开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