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这所中学有10余座“博物馆” 每个馆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

字体:
—2023—
11/03
06:31:20
2023-11-03 06:31:20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姜瑾瑾

  温州网讯 “10月23日,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全体学员莅临龙湾中学,专门了解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此前,全国顶尖名校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率队来访、广西柳州市教育局来考察……”龙湾中学负责接待访客的方圣峰老师最近的“导游”任务有些重,他的工作记录显示,11月份还有几个考察团已经排上日程。

  据悉,这些外地教育考察团的高频“访问”,基本上是冲着龙湾中学“内有十余座博物馆”,以及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快速提升的教学成绩而来的。近日,记者前往龙湾中学,走进这所“外来访客热门地”的学校一探究竟。

  龙湾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敬贤堂)、温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百工厅)、生命安全教育体验馆、温州地方文献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行园)、金石艺术博物馆、校史馆、中共党史教育展览馆、科技发展史展览馆、科学实验探究馆(创客艺坊)……这些“博物馆”都集合在龙湾中学的校园内。

  如果说教研成果是一所学校的“显性基因”,那么校园文化更近乎一所学校的“隐性基因”,这10余座博物馆仿佛是一根无形的辅助线,在龙湾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润物无声。

  博物馆融在校园生态环境内

  画出一条精细的空间辅助线

  龙湾中学里的博物馆并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融在校园的生态环境内,学生漫步校园,能和各式各样的博物馆不期而遇。

  教学楼一楼是学校和龙湾博物馆联合创建的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敬贤堂),张璁、赵建大、王瓒、王激等96位温州地区先贤的人物介绍和图文资料被展出。课余时间,不少学生驻足细看,了解先人的故事。

  穿过长廊,各式温州非遗藏品被搬到了架空层。温州漆器锡器、黄杨木雕、瓯绣瓯塑、龙灯石雕……这是该校的温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百工厅),34种共计74件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实物陈列在此。这里不仅收藏了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原作,还用泥塑的形式展现了龙湾地区的特色民俗活动。展馆中间设置了两个学生工作互动台,分别布置了瑞安活字印刷术、温州剪纸刻纸的所有工具材料。

  拐弯便是学校的金工、木工建造室,学生可以申请进行探索性物件制作与研究性学习。实验楼一楼是生命安全教育体验馆、行政楼一楼就有中共党史教育展览馆。

  近几年,龙湾区开展拆迁工作,如何保护古民居?学校索性将附近的一所古民居迁到校园里,作为家校社共育中心,为学生和家长提供见面休息的场所。

  规划的精细,还体现在教学区、公寓区的活动路径“修改”上。高中走班教学,学生因频繁走动,需要为其提供高通勤率的公共活动空间,“山墙折檐”设计用廊道连通楼层,让学生快速到达教室。

  博物馆的巧妙布局,通勤路径的有效规划,都在空间上起到了“辅助线”效果,让校园每一处空间都有意义。

  开发博物馆式校园主题课程

  画出一条独创的教研辅助线

  在龙湾中学,“汉印名章刻制”无疑是最抢手的社团课。每当选社团课时,学生们都摩拳擦掌,手快有手慢无,一分钟内见分晓!抢到的学生兴奋不已,没抢到的学生垂头丧气。“汉印名章刻制”为何成为龙湾中学的爆款课堂?

  原来,学校里还有一个中式园林风格的金石园。这里有小桥流水,有《论语》作品雕刻群,还有用学生印章组成的世界地图,是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课余时间,学生爱在这里停留,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

  美术老师方圣峰说:“印章是古代文人雅士才有的物件,印上自己的印章代表着承诺。在课堂上我们教育学生传承文化增强底蕴,学习工匠精神,磨练耐心和毅力,成为君子提高审美。学生毕业时都要刻一方自己姓名的印章永留校史馆。”

  学生姜苏窈说:“身在其中,满心满眼都是学习。富有哲理的金石园,充满诗意的书画展,耸立在日新广场的日晷,敬贤堂内垂挂的先贤画像,无一不是校训‘恪勤·日新’的体现。也正是这样深沉的校训校风,激励着我拼搏向上。”

  博物馆的存在,也是激发老师教研热情的“辅助线”。除了“汉印名章刻制”课程之外,他们还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博物馆式校园主题课程。《龙湾历史文化名人》《陶艺制作》《生命安全教育》《蔬菜种植》《龙湾老物件》《虚拟机器人》……每一门主题课程都向学生传递着“开放、共享、灵动”的育人理念。

  场景革命共建学习新生态

  画出一条激发潜能辅助线

  该校校长蔡朝晖表示,近年来,龙湾中学致力于学生学习空间的重构,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博物馆都是活的教科书,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学科教室,给学生打造浸润式的学习环境。只要老师愿意,随时可以将课堂搬到各色的博物馆内。“景观即课程,文化即故事,学生即主体,校园建筑空间的重构,拉近全体师生和优秀文化的距离。”

  的确,龙湾中学教育空间改变之后,学校的文化地标更多了。在这条“辅助线”引导下,课程形态更多样,学生学习方向更多样性,学习潜力得到开发。近些年,清华、北大、中科大、中山大学等知名院校都有龙湾中学学子的身影。该校艺体成绩也硕果累累,先后有学生考入清华美院、国美、北电、中戏等艺术院校。

  蔡朝晖说:“博物馆(园)群的打造,让非正式的学习空间充当了学习的重要角色,校园的每一个角度都是学习、交流和分享的‘教室’,校园文化载体成为一门门‘隐性课程’,让学习在校园里无时无刻真实地发生。”

  对于龙湾中学的变化,外界的评价也节节攀升。提起母校,学子也总是满满自豪感。

  蔡朝晖分享了一个细节。十几年间,学校的校服并未做出太大改变,但学生穿校服的积极性高了很多。“以前学生出了学校就想穿自己的衣服,现在周末学生都还习惯性地穿着龙湾中学校服。这是龙湾中学学子的自豪感。”

  蔡朝晖认为:“学校‘场景革命’划时代地提升着我们的教育想象,共建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态,重构单一的教学形态,帮助每一名学习者升维学习方式与学习效能。看似在讲场景改造,其实最终是在谈我们能不能洞察时代精神,能不能理解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人,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场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学校;博物馆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