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刘慧洁(右)向游人讲解王会悟纪念馆的相关内容。
浙江在线6月21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丁谨之)6月16日,嘉兴,南湖。
濛濛细雨,湖面腾起雾气。氤氲朦胧间,红船迎风起伏。
湖畔,清晨从江苏吴江驱车而来的老党员们,正忙着合影留念。“这回可算了了心愿!”彭来运郑重地按下相机的快门。入党39年后,这位鬓发斑白的老人,终于亲眼看到了红船的模样。
时光荏苒,已近95载。停泊在嘉兴南湖湖心岛畔的红船,以其诞育中国共产党的传奇,承载着人们对她的神圣想象,吸引着无数党员来此瞻仰。建党95周年来临之际,记者前往南湖、桐乡多地寻访,探究中共“一大”的幕后故事。
“中共‘一大’原本在上海召开,被密探发现后转移到这里……”红船边,导游又一次讲起那个险象环生的故事——
1921年7月30日,中共“一大”正在上海法租界内的一幢老式石库门小楼内悄悄进行。当晚,一个穿灰色长衫的陌生男子从虚掩的后门闯入,在屋内环视一周后,边称“找错了地方”,边退出门外。见状,一位“女仆”模样的清秀女子,立即将情况向翻译杨明斋汇报。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地下工作经验丰富。听完汇报后,他从座位上一跃而起,用手击桌道:“赶快中断会议,撤离!”事实证明,这次报警十分及时。闯入的男子是受雇于法国巡捕房的密探,10多分钟后,小楼被全副武装的法国巡捕和士兵包围。所幸,与会代表已顺利撤离。
事后,马林称赞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好培养。”马林口中的“女孩”,正是李达的夫人——时年仅23岁的王会悟。
会议被密探破坏后,再度选址的问题亟须解决。这时,代表们却意见不一。
“如果不是王会悟,南湖很可能无法与中共‘一大’结缘。”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宪义说。王会悟对南湖十分熟悉。她曾在《我为党的“一大”安排会址》一文中写道:“我想到我家乡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去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李达去与代表们商量,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意见。”
就这样,中共“一大”得以在南湖继续召开。95年过去,一代代人白了头发,模糊了双眼,但那段以红船为背景的建党传奇,始终不曾被遗忘。
为纪念王会悟为中共“一大”作出的重要贡献,2007年,王会悟纪念馆在乌镇西栅灵水居落成。当门而立的《南湖风光》屏风前,竖立着《南湖红船与王会悟》组雕,默默述说着王会悟与南湖红船的难解之缘。
王会悟纪念馆的主要筹备者刘慧洁告诉记者,馆中陈列着王会悟的照片、衣物和生活用品,大多由她定居在北京的儿子、儿媳捐赠。二楼则复原了她的卧室和书房。为充分了解王会悟生平,尽可能搜集完备的档案材料,刘慧洁曾花费近一年时间,带队走访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湖南湘潭的李达纪念馆等地,并多次与其后代沟通交流。
“筹备这座纪念馆,是为记录乌镇儿女对党和国家的贡献,更为传承王会悟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情怀。”刘慧洁说,很多游客是在参观完这座纪念馆后,才知晓王会悟其人其事的。
展板上,王会悟与中共“一大”的渊源,令人驻足。而她也因在中共“一大”会务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获得了党史研究者的关注。张宪义告诉记者,半年前,有关王会悟的研究课题已顺利完结,目前成果已上交中央党史研究室审核,待通过后将集结出版。桐乡市委党史研究室也曾整理相关史料,出版《一大卫士王会悟》一书。
6月16日上午,清华大学的青年党员们来到红船边,举行主题党日活动。透过这艘红船,仿佛可以望见风雨如晦的国难岁月,依稀能够听闻革命运动的风雷之声。
江南的黄梅雨,落在红船的舷窗上,噼啪作响。仿佛95年前,王会悟坐在船头放哨时,用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的声音。
那个“不大有太阳”的下午,一行人在王会悟带领下,登上了事先租好的画舫。为确保安全,她将船停泊湖中,安排代表围坐在中舱内的八仙桌前开会,自己则在舱外望风,约定如有船靠近,就哼起嘉兴小调,敲响舱门打节拍。为掩人耳目,她还特地准备了一副麻将牌。
当时,湖上曾出现过一艘汽艇,王会悟赶紧发暗号,船内随即响起麻将声。接着,王会悟上湖心岛打听,得知是一户富户人家开着私人游艇游湖兜风。虚惊一场,会议照常进行。在南湖红船上,代表们完成了“一大”所有议程,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
当夜,代表们分散离开嘉兴,将革命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红船则作为中国革命的象征,带着驶经风雨后的祥和,泊于南湖畔。
1993年,王会悟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而她留下的一段有关中共“一大”迁址的回忆访谈,至今仍在南湖革命纪念馆的二楼展厅中滚动播放。
“这就是王会悟,她不仅是李达的夫人,也是中共‘一大’的守卫者……”
导游的讲解词中,南湖寂寂,往事并不如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红船,淡然面对世事沧桑。她,凝结着时代记忆,纵然那些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代表们早已作古,但他们的救国热诚,在此长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