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我省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回眸
2016年07月21日 04:13:17 来源: 浙江日报

  浙江在线7月21日讯 “十二五”时期,在“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的指引下,我省以小微企业上规升级为着力点,强化政策扶持引导,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提升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全面促进中小企业素质提升,中小企业由“数量大省向素质强省转变”取得显著成效。

  规模效益稳步提升。“十二五”时期,全省中小企业数量以年均12.7%的速度快速增长,至2015年底,全省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03.81万家。其中,工业中小企业41.85万家,比2010年的28.38万家增长了47.5%。2015年底,全省规上工业中小企业4.1万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100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8200亿元和利税4560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同口径)增长28.1%、33.9%、28.9%和23.2%;吸纳就业人数576万人,占全部规上工业的81.7%。

  创业创新更趋活跃。“十二五”时期,我省着力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市场活力和创业热情。截至2015年底,全省在册各类市场主体471万户,比“十一五”期末增长60.8%;注册资本总额9.6万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20%。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国第四位,人均市场主体拥有量居全国第一位。2015年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536家,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累计达到23930家。

  结构调整持续深入。“十二五”时期,我省坚持沿着“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主线推进市场主体升级,取得显著效果。截至2015年底,全省实现“个转企”18.12万家,“小升规”12694家,“规改股”4700家,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37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45家。“十二五”时期,全省大力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 共淘汰涉及20余个行业13581家企业,八大高耗能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增加,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加快,电子商务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新亮点,涌现出“淘宝村”、“公司+农户”、“订单农业”、“居家创业”等新型业态和模式,三次产业中小企业的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基本建成以“96871”为统一标识的,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目前平台网络注册企业23.4万家,注册服务机构6303家,年均服务企业数量96万余次。

  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创建小企业创业基地205家,其中,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家;入驻企业22176家,基地内企业产值1063.3亿元,吸纳各类创业创新人才53万余人。全省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40余家,其中,省级87家、国家级5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6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孵化面积累积达500余万平方米,在孵企业8500家,累积“毕业”4600家;建有各类众创空间141家,其中21家被纳入国家级企业孵化器管理。全省确定100名创业指导师,50家创业辅导中心,76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财税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国家“营改增”、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扩大减半征收所得税范围等政策的实施,为小微企业减免税费负担199.66亿元。通过推广使用“创新券”、“服务券”,扶持中小企业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保持全国第一位,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连续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展,全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

  总之,“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素质持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的五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省中小企业仍然存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不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新兴产业发展动能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亟待提升;企业家素质参差不齐,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和矛盾。

标签: 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环境;时期;企业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