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题为《国强则少年强》的演讲视频在微信圈里广受关注。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许吉如,用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安全感带来的幸福感,是一个国家赋予年轻人最好的礼物。“哪怕你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也会被善待,因为你的背后是一个稳定的国家,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
而这稳定的背后,正是我们国家对平安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孜孜以求。古往今来,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始终是善政者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普通百姓最基本、最普遍的渴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就每个人而言,幸福感首先要建立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只有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百姓才有安全感,也才有饱含幸福的获得感。
当下,我们身处“地球村”时代,享受着国际化、信息化的红利,也越来越受到恐怖主义这个世界公害的威胁。特别是近段时间,法国、德国等国接连发生暴恐事件。这些事实说明,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公敌,反恐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恐法》成为捍卫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
当前,G20杭州峰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反恐防恐自然成为峰会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有调查显示,在杭州市民对G20峰会期间最关注的安全事件中,暴力恐怖活动位列第一,占比高达44.5%。因此,筹备、服务保障这样一个全世界瞩目的国际盛会,各地各部门严阵以待、加强安保,不仅是国际通行的惯例,更是顺应民意、维护公共安全的应有之义。
最近,我省公安等部门依据《反恐法》条款,对部分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引来公众广泛关注,也有人对此表示不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反恐法》实施才半年多,在许多人眼里还是个新鲜事;另一方面也说明,反恐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
事实上,执法部门在依法作出处罚前已责令经营单位负责人整改,并按《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了罚款,但仍有少数人没有重视问题的严重性,拒不整改或者屡教不改,最终依据《反恐法》进行处罚。
或许有人会说,反恐这么重大的工作,怎么会跟普通百姓的住宿、乘车、寄快递实名登记等“小事”挂上钩?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反恐之要,在于防恐的每一个细节。安全防范是反恐的首要和基础工作,是将恐怖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的关键之举。而防范恐怖主义的制度措施,必然要求做到所有涉及要素、领域和环节的全面覆盖、无缝对接,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防范网。具体来说,就包括宣传教育、网络安全管理、物流领域安全管理、公共服务行业实名制、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反恐怖主义融资、技防物防措施等各个方面。只有把这些“小事”“细事”做扎实、做透彻,才能确保“防恐大堤”万无一失,才能真正回应好人民群众的安全诉求。
因此,对执法部门来说,严格执行《反恐法》责无旁贷。比如要求电信、互联网、金融、住宿、长途客运、机动车租赁等业务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查验客户身份信息;监督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货运和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认真执行安全查验制度等,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乘坐过飞机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虽然机场的安检步骤多而严格,但每位乘客都会自觉遵守和配合,现场秩序有条不紊。大家都明白,登机前的每一道安检程序,都是在保障自己的权益,让自己的出行更安心。同样,不难理解的是,现在的很多安保措施的出发点也是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广大公众的平安。
反恐防恐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民生工程。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自觉遵守和执行法律规定,配合住宿实名登记、寄递开封验视、出行安全检查等。“人人关注反恐、人人参与反恐”,为的都是让大家收获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