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苏鸣 李攀)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总有阶段,也需要时间。当我们将“改革举措是否落地”的问题抛给代表、委员时,他们的回答贯穿改革的全过程。
“序曲”——改革前的准备工作
找准短板 做足功课
简政放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金融综合改革……这几年,浙江在改革之路上蹄疾步稳。“深化”,是省政协委员、仙居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飞给它们找出的共同点。
王建飞告诉记者,作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破口,基层医院是“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的直接受益者,2015年起,来自省市两级三甲医院的10名专家,定期“下沉”到仙居县人民医院。“下沉”的过程,正是找准短板、深化改革的过程。“能不能根据基层医院各科室病种及诊疗技术的不同需求,探索合适的合作模式?”去年的省两会上,王建飞反映“双下沉、两提升”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上级医院专科划分较细,有些专业性太强的医生下沉到基层医院,没有对口专业科室,基层对应专业的病患也少,容易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下沉医生也会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浙江把完善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王建飞和他的同事们,正真切感受着深化改革带来的变化——双方建立了沟通协作机制,基层医院急需的医疗资源得到精准“下沉”。
“改革是一项重大工程,特别是涉及经济民生的领域,要想让群众打出高分,就得事先做足功课。”王建飞深有感触地说。
“主曲”——改革者的担当姿态
冲破藩篱 解决问题
改革,必然打破一些陈旧的“坛坛罐罐”,影响一些部门、个人的既得利益。怎么办?
省人大代表、宁波江北区委书记华伟的答案很简单:有为。
这正是改革者必备的姿态和信念。
华伟告诉记者,去年,江北区加大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力度,推动项目审批提效增速,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不漏一个审批环节、不少一份审批资料、不缺一枚审批公章的情况下,将审批周期从过去的最多半年,压缩至如今的最短7天,创造了同类工业项目审批新速度,助推江北区2016年度工业投资增幅居宁波市前列。
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是一场场广开言路的调研协调,也是一次次不断修正的方案规划。“改革一定会碰到阻碍,没有困难的改革是不正常的。而冲破阻碍、突破困难的时候,也正是改革取得进展的时候。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不断推进改革,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华伟说。
“协奏曲”——改革的机制保障
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
改革,像下一盘棋,“一子落而满盘活”,如何落?
在省政协委员、省民政厅副厅长罗卫红看来,领导干部敢于动真碰硬很重要。她告诉记者,过去的一年里,到基层调研,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担当。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负面清单、干部“召回”机制、下派基层一线历练……这些举措,“都在倒逼党员干部鼓足深化改革的勇气,成为真真正正的‘狮子型’干部。”
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罗卫红告诉记者,在打造“浙江铁军”队伍的同时,建立体制机制为改革保驾护航,更应成为题中之义。2016年,浙江出台《关于完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意见》,实行改革容错免责,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责任豁免的机制,她特意将这个消息发到微信朋友圈,“干事业,环境很重要,正确的导向,能够激励党员干部释放担当的激情和能量,推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此外,她还建议,建立健全改革督查反馈机制,科学掌握改革进程,“确保改革不是一阵风,不玩花架子。”
“尾曲”——改革成果的评定
民生导向 以人为本
2016年,浙江改革成果几何?有数字为证:浙江全年设立各类改革试点90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试点171项;全年完成10个重大改革专项督察项目、8个第三方改革评估项目任务……
相较于这张沉甸甸的“成绩单”,省人大代表、衢州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更看重的,是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纸面成绩最终必须体现在百姓的获得感上,群众才是改革成效的‘评委’。”
2016年,大陈村作为江山市的试点,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当年10月底,455本新确权证发放完毕,2016年底,全村85%的土地完成流转。63岁的村民汪须有放下锄头,进城务工,临行前,他特意找到汪衍君,说自己“做梦都没想到,还有不当农民的这一天”,“他的笑,发自内心,是会感染每个人的。”
汪衍君告诉记者,过去的几年里,大陈村一直在和改革打交道,“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开始总有人唱反调,但最后总也能得到大家衷心的支持。他说,现在来到大陈村,水是清澈的、路是干净的、房屋是整洁的,大家都说生活好,就是对改革成功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