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舟山 正文
红木箱中的红色记忆
2016年07月06日 04:55:0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李攀 通讯员 傅元元

  浙江在线7月6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李攀 通讯员 傅元元)在金维映故居陈列室一隅,摆放着一只长方形的老式红木箱,箱身斑驳,散发着浓郁久远的气息。

  金维映故居管理处的陶沙告诉我们,金维映留存在世的遗物并不多,这只箱子留存至今,着实不易。

  这只看似普通的红木箱,曾历经当年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里面究竟承载着怎样一段红色记忆?细看这只红木箱,箱子背后有一对铁环,这种设计当年用于系住马背,方便搬运。时间追溯到1936年,迫于当时的形势,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时任红一方面军红章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李维汉和担任中央执行委员的妻子金维映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血雨腥风的磨难,终于在1936年7月抵达陕北志丹县。

  当年,金维映在志丹县顺利产下一子——李铁映,但长征的艰难使金维映留下了后遗症,身体虚弱,根本无法喂养孩子。

  李铁映出生后的第七天,被送到了离县城南二里地的麻地坪村一户段姓农户家里抚养,同时带去了一只红木箱子。

  “当时,箱子里装的大多是金维映穿过的破旧衣物,她把自己仅有的一切都给了孩子。”在陶沙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一位母亲的无奈。

  1995年,岱山县党史办工作人员在志丹县寻找红木箱子时,找到了段姓农户的儿媳妇胡海兰,征得各方同意后,从胡海兰处收集了箱子,并从她那里了解到红木箱子背后更多的故事。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志丹县还是贫困县,段姓农户一家生活尤为拮据。当时,不少买家上门,想买下这只红木箱,可这户农家宁可外出乞讨,也不肯出卖红木箱。因为他们知道,这只红木箱代表着一位革命烈士沉甸甸的嘱托和希望,无论再穷再苦,也要将它保护好,传承下去。

  每次重访母亲故居,李铁映时常久久驻足在红木箱前,神情动容。

  不远处,岱山县城中心的金维映广场,一座3米高的金维映塑像迎风伫立,凝视远方,守望着故居,守望着这片她所挚爱的热土……

标签: 金维;木箱;李铁映;岱山县 责任编辑: 程永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