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2日讯(记者 庄列毅 通讯员 王永光)自去年7月30日舟山群岛网络医院正式上线以来,海岛居民足不出岛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他们通过视频、音频与专家连线就诊,“面对面”问诊、“面对面”分析病情,感觉专家就在身边。一年来,舟山群岛网络医院累计为海岛居民开展远程专家门诊1924例、远程临床会诊180多例、远程放射诊断90328例、远程心电诊断1239例、社区预约挂号861例、网上双向转诊74553例,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网络医院已成为我市深化医改的新引擎。
我市地理条件特殊,医疗卫生资源分散、共享性差,海岛卫生人才匮乏、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薄弱,海岛居民看病难、看病综合成本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偏远海岛到市区大医院就诊得一两天,有时候,一场风浪就可以把患者“堵”在海岛上“听天由命”。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说:“老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期望非常迫切,尤其是偏远海岛,但又不可能在每一个海岛建一家三甲医院,为此建设舟山群岛网络医院就显得尤为重要。 ”
据了解,目前网络医院已设立5个远程医疗服务中心,下联50个远程医疗服务站点,服务网络已覆盖了全市所有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现了远程专家门诊、远程临床会诊、远程影像(心电)诊断等六大服务功能。远程专家门诊已开设了内分泌科、心脑血管科等13个远程专科,有100余名专家和1500余名社区全科医生在平台上注册并参与服务。目前我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都打通了与市内三甲医院的绿色通途,创造了堪比线下实体医院更“看得见、摸得着”的医疗服务场景,给海岛群众带来更省钱、更方便、更优质的就医体验,让病人少跑腿、少排队、少花冤枉钱。像我市这样把远程服务延伸到渔农村、偏远小岛,参与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之多、覆盖面之广的,在全国尚属首例。
舟山群岛网络医院,是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创新和卫生工作机制创新的典型代表。网络医院的不断完善,为推进“双下沉、两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我市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展开,市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接入统一预约诊疗服务平台。远程医疗协同服务平台、临床数据集成平台、区域影像信息服务系统、区域心电信息服务系统、社区预约诊疗与双向转诊等信息系统全面建立,并依托信息化技术,完成了医学影像集中诊断和统一质控,由高年资医师诊断后出具检查报告,填补了部分社区没有专科医生造成的服务空白。部分基层卫生机构已逐步承担了城市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网络医院发展也同样带动了我市传统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市级医院已开展分时段预约、自助服务、移动医疗和诊间结算等智能终端服务试点。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日益完善,已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区)两级卫生信息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两大数据库。卫生信息平台连接市、县(区)、乡镇、社区(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居民一卡(市民卡)就诊、结算和预支付等功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49%,电子病历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应用率超过85%。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面开展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妇幼健康管理平台为基础的出生实名信息登记不断加强。
据了解,我市还将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继续加强远程会诊、远程影像(心电)诊断等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各医院还将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广普通号源预约、分时段预约、自助服务、移动医疗和诊间结算等智能终端服务等。启动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及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建设,完善预约转诊信息系统。同时,开发建设社区家庭健康服务信息平台,开展居家健康体征监测与监护试点,开发建设权威的“健康舟山”门户和掌上健康APP及微信。
大力发展人口健康信息化,其最终将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构建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全面加快实施完善医疗服务信息采集工作,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数据库。通过推进“健康云”建设,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市、县(区)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市人口并整合共享,打造数字化医疗、社区家庭健康面对面管理、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和行业阳光监管平台等组成的“智慧健康”体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