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一抹深蓝

字体:
—2023—
04/27
15:18:16
2023-04-27 15:18:16 来源:浙江宣传

  辽阔浩渺的海面一望无际,阵阵海浪翻涌,远方海天交界处,一轮红日在霞光中冉冉升起……这是纪录片《东向大海》开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浙江面朝大海而生。《习近平浙江足迹》记载,刚到浙江不久,习近平同志就展现出经略海洋的雄心。20年前的浙江,经济发展还局限于陆域经济,具有明显优势的海洋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习近平同志很有远见地分析道:“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在哪里?在海上!”

  如今,这一判断已然变成了现实。那么,浙江在海洋这篇“大文章”上做得怎么样?“浙”片海又将如何提档增速开启全新“加速跑”?

  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有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中,土地一直被视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进入21世纪,随着陆地资源的趋紧,占地球表面71%面积的广袤海洋,因其丰富的资源矿藏、无穷的开发潜能、重要的战略价值,日益成为全球角逐的“蓝色热土”,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

  浙江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且地形复杂,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因为缺少陆域土地资源,人多地少,一直被认为是“资源小省”。

  倘若把视线向东拉长,浙江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6倍;海岸线长达6500多公里,占全国的五分之一;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2800多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习近平浙江足迹》中写道,2003年,习近平同志曾与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及地方负责人、专家学者,一同越海跨岛,行进在浙江绵长曲折的海岸线上。他们从上海坐船到大小洋山,随后到嵊泗、岱山、普陀、定海,再到北仑、三门、象山,船换车、车换船,整整颠簸了四天之久。每到一个地方,习近平同志都请人拿出地图,边看边讨论。

  2003年8月,浙江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吹响了“向海洋进军”的集结号。此后,《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等先后出台。

  如果说,最初陆域经济的拓展生发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理念,那么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则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在辽阔海洋的生动演绎。

  二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转变资源观念,调整战略布局,坚持向海发展、蓝色崛起,从广阔的海洋中找资源、找空间、找潜力、找增长点。海上浙江掀起了一股“蓝色旋风”,为浙江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2年,浙江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0499亿元,约是2003年702亿元的14.96倍,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3.5%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到5个百分点。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众港口“硬核”实力的显著增强和“江湖地位”的快速提升。以宁波舟山港为例,2022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2.61亿吨,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335万标箱,稳居全球前三。

  “成绩单”的背后,是一项项海洋重大战略、涉海重大项目的稳扎稳打。从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攻坚克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正式获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应运而生,再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重大涉海战略的落地实施,支撑浙江蓝色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引擎”越来越稳。

  同时,科技创新也为“浙”片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比如,世界首台“3.4兆瓦LHD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成功并入国家电网,不断刷新潮流能发电时长的“世界之最”。而后,科技突破又进一步打开了浙江海洋经济产业链接全球资源的开放通道,一批“海洋+”“科技+”的新兴产业和国内外龙头企业,在东海之滨迅速崛起。

  海洋,这条浙江经济的“蓝色动脉”,正坚挺有力地跳动着。

  三

  如今,在这个备受瞩目的赛场上,一场场“海上竞速”愈发激烈。

  放眼全球,各国都将发展海洋经济纳入新世纪的战略重点。比如,美国谋划制定了《蓝色经济2021—2025年战略规划》,新加坡推出“2030年下一代港口”计划,英国发布“海事2050战略”。

  再看国内,沿海兄弟省市也纷纷布局、频频“出招”。比如,广东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打造5个千亿级以上海洋产业集群;福建把培育壮大海洋产业与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结合起来,建设2个万亿级、4个千亿级、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如何在时代风口中抢抓机遇,释放“蓝色生产力”,考验着浙江的决心和能力。笔者认为,有三句话值得思考。

  第一句话:树立“大格局”。

  海洋经济是陆海一体化经济,发展海洋经济不能就海洋论海洋。因此,要强化全省域海洋意识、沿海意识,打破简单把海洋经济等同于“海边经济”的传统思想壁垒,把握好陆海资源、陆海生态、陆海产业、陆海空间的协调互补、互联互通,推动陆域经济和海域经济实现“双向奔赴”。

  第二句话:锻造“硬实力”。

  当前,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争夺全球海洋领导地位和话语权的关键领域之一。浙江海洋科技“独门武功”是什么?“杀手锏”在哪?这些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成败。

  抓住海洋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集中优势资源要素,把海洋科创平台建多建强,广纳天下海洋科技人才“为我所用”,加快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才能在世界和国家海洋研究科技前沿留下更多“浙江创造”“浙江专利”。

  第三句话:打开“新天地”。

  开放是海洋的天然属性,合作、开放、包容、共赢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海洋经济的“竞技场”上,并非所有“玩家”都“零和竞争”,而是一种“竞合关系”,走的是立足差异、彰显特色、互为补充的错位发展、合作双赢之路。

  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发挥地域优势,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上“加速奔跑”,同时深化与周边区域涉海合作,共构“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物流圈、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服务网,共推长三角一体化港航协同发展,等等,还需要持续努力。

  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写道:“比天空更深的是海洋。”浩瀚大海,还有更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走向深蓝,浙江未来可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