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梅花”香自何处来

字体:
—2023—
05/23
09:16:56
2023-05-23 09:16:56 来源:浙江宣传

  5月21日晚,广州大剧院内星光璀璨,被称为“戏剧奥斯卡”的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在此举行,15朵新“梅”引来万众瞩目。其中一朵,就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一代的当家花旦章益清。

  就在5月10日,章益清以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形象亮相竞演现场。当晚,45次掌声、23次叫好声在广东友谊剧院响起。戏剧的“诗化”演绎,令观众沉醉其中。

  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至今已经有40年历史。截至目前,浙江共有42人共计47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不禁要问,梅花奖究竟有何魅力,能让人如此长情?夺“梅”之路,又是一条怎样的路?

  一

  镜头拉回到5月10日晚上。登台无数次、作为主演的章益清依旧觉得,有种神经高度紧绷的感觉:“已经连着三个晚上没能睡踏实了。”

  浙江夺“梅”代表团工作人员有上百人,加上慕名而来的票友,共几百号人。从主演、配演,到音控、字幕、乐队、灯光、舞美,所有人都高度紧张、屏气凝神。能不能夺“梅”,就看这关键一演了。

  梅花奖到底是个什么奖?

  回望40年前,我国戏剧舞台一度萧条沉寂,演员青黄不接。1983年,在前辈艺术家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和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的戏剧艺术大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就此设立。

  如今,梅花奖已是我国戏剧表演艺术领域的最高奖项,共评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获奖演员700多人,涵盖剧种50多个。我们所熟知的老戏骨、表演艺术家李雪健、濮存昕等,都是梅花奖的获奖演员。

  因为有了梅花奖加持,演员们的艺术自信更加提振,“角儿”的气场更足。然而,夺“梅”之旅从来都不轻松。上届魁首楼胜、本届魁首郝士超皆为武戏演员,在台下摸爬滚打,才练就了一身“武功”;章益清和她的越剧前辈吴凤花、蔡浙飞等,都是有武功打底,在表演文戏时,动作、眼神才能游刃有余。

  不仅演员们在阵痛中成长,作为奖项本身,梅花奖也走在坚守与突破的路上。

  40年了,梅花奖始终是戏剧界的最高标杆。中国戏剧自标志着走向成熟的元杂剧以来,始终秉承着一个优秀传统——做戏先做人。梅花奖以德艺双馨为度量衡,是对艺术家艺术成就和道德品质的双重认可。

  40年了,梅花奖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广,申报的演员队伍越来越庞大,获奖者数量迅速增长,但同时口碑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梅花奖的评奖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05年起由一年一届改为两年一届,2017年开始还取消了“二度梅”和“梅花大奖”两个奖项,获奖名额也从最多时一年45人变为两年仅15人。

  贵精不贵多,凸显梅花奖的含金量;取消反复评选,有利于推出新人。可以说,梅花奖用自我革新保住了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口碑和地位。

  二

  回顾数十年夺“梅”史,浙江已悄然绽放47朵“梅花”,拥有“梅花大奖”得主1人、“二度梅”得主3人,在全国名列前茅。

  表面上看,梅花奖是授予个人的荣誉奖项,但它又往往是一个地方、一个剧团乃至一个剧种表演艺术水准与综合演出实力的集中体现。因为有了梅花奖演员,剧团的演出市场和社会影响都得到了提升。观众追“角儿”,更是追他们德才兼备的双重魅力。

  从茅威涛、汪世瑜、林为林、陈美兰等前辈,到杨霞云、张琳、蔡浙飞、楼胜等新秀接续夺“梅”,艺术长河中,镌刻下熠熠生辉的浙江戏剧人的名字。夺“梅”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这是一条艰辛之路。戏剧界有句行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晨起吊嗓、夜学基本功,在练功房中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是戏剧演员的生活常态。

  舞台上的许仙、周瑜等角色栩栩如生,舞台下的楼胜却满身淤青和伤痕。最严重的一次意外,导致他右腿内侧两条韧带断裂。有一次,京剧演员翁国生一开场就断了脚大筋,却依然坚持演完全场。可以说,没有一个武戏演员不曾伤筋动骨过。这种对艰辛的忍耐、对观众的尊重,充分诠释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内涵。

  这是一条传承之路。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更多年轻人走向台前,一批又一批老一辈演员甘做配角、甘当绿叶、甘为他人做嫁衣。

  去年,《汪门薪传》师生专场亮相杭州蝴蝶剧场,整整3小时的演出,荟萃了六大剧种、10朵“梅花”。80多岁高龄的汪世瑜,表演起来丝毫不打折扣,被现场观众誉为“教科书般的存在”。更令人感佩的是,汪世瑜虽为昆曲大师,但其收弟子却不局限院团、不限制性别、不拘泥剧种。在省文联推出的“文艺名家孵化计划”中,茅威涛、赵志刚等越剧名家也纷纷担任导师,收了各剧种的徒弟。

  再看如今,“梅花大奖”得主茅威涛与梅花奖得主董柯娣、国家一级演员洪瑛等“顶配”阵容,共同为章益清参评梅花奖配演;“二度梅”得主陈美兰,则是在艺术生涯鼎盛时期,主动将舞台让给后起之秀……浙江戏剧之火,因此生生不息。

  这更是一条情怀之路。在浙江,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梅花奖得主跟着剧团送戏下乡,穿梭在田间地头。“梅花伉俪”杨霞云、楼胜下乡演出时的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时下年轻人追捧的音乐节或livehouse。

  优秀的戏剧演员,无一例外都是脚沾泥土、心系百姓的。“二度梅”得主吴凤花,平均每年坚持完成100多场基层演出;梅花奖得主王杭娟、孟科娟,多年来一直坚持在黄龙洞为普通百姓表演;而梅花奖得主施洁净,曾因为天气炎热晕倒在惠民演出的舞台上,她说:“没有观众,我们就一无是处了。”

  三

  莎士比亚曾说:“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毋庸置疑,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涵盖了文学、美术、音乐、表演等多种元素。从某种程度上说,夺“梅”之路,本身就是一场“破圈”之旅。

  古往今来,纵观那些能够久久流传的经典剧目,无一不有好的剧本作为支撑。21日晚,与梅花奖一起颁发的曹禺戏剧文学奖,体现的就是剧本的重要性。下一步,浙江戏剧界也将把目光更多投向编剧人才的培育。

  此外,好的导演、音乐、舞美、灯光、服装,都是一出好戏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说,夺“梅”不仅仅是演员的成功,是良好戏剧艺术生态的呈现,更离不开浙江推进“两个先行”大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努力打拼。

  夺“梅”之路,也不能仅仅止步于摘得“梅花”。我们更应思考,浙江戏剧的未来之路应该如何走?怎样才能让更多年轻人喜欢戏剧?怎样让市场愿意为经典戏剧买单?

  京剧大师梅兰芳说:“一个古老的剧种,能够松柏常青,是因为它随时进步。”同样,一个省域的戏剧艺术发展,更需要与时俱进,为时代而放歌。

  前段时间,“女演员近10年无戏可演,再见观众时红了眼眶”这一词条频频登上热搜,说的就是河南商丘四平调剧团在濒临灭绝之时,通过直播又挽回了生命力。

  事实上,浙江戏剧界也在努力变革,不断尝试拥抱互联网、拥抱市场。杭州黄龙越剧团的专业演员余玉婵,通过直播间这个大舞台,为传统戏曲赢得更多新“票房”;宁波象山当地民营越剧团的演员陈誉,在抖音直播间里实现了再就业。《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戏剧中国心》等栏目在浙江卫视、Z视介的推出,更是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欣赏到戏剧之美。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的驻场演出,也让观众与演员零距离,在剧场中沉浸式感受戏剧艺术的纯粹。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戏剧界不仅重视青年演员的培养,连续推出“戏文里的青春”展演活动,还重视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就在前不久,一场戏剧小金桂的线上展演,获得超百万人次的观赏。从戏剧小金桂到浙江戏剧金桂奖,再到夺“梅”之旅,我们在意的,不仅仅是争金夺银,更是普罗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

  从千百年前的虎丘曲会,到5月21日晚的中国戏剧梅花奖之夜,艺术的种子和花朵,从未远离我们。“香自苦寒”的戏剧梅花,早已“散作乾坤万里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