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何以“江南第一家”

字体:
—2024—
01/26
10:19:48
2024-01-26 10:19:48 来源:浙江宣传

  从公元1099年至今,白麟溪已经流淌了925年。它默默守护郑氏族人,见证着这个家族的辉煌与传承。

  沿白麟溪前行,穿过一条并不宽敞的小巷子,便来到了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宗祠,也就是郑氏族人的祭祀之地。徽派的马头墙、门前的石鼓,无一不昭示着这个家族的不凡。

  宗祠大门的正中,高悬着一块斑驳的匾额。牌匾为明太祖朱元璋亲赐,上面刻着独属于郑氏家族的荣耀——江南第一家。一个家族,为何让朱元璋如此青睐?这个家族何以担起“江南第一家”之名?

  

  公元1127年,宋室南渡,天下不太平。金国占据大片国土,蒙古铁蹄虎视眈眈。乱世之中,征战杀伐,流民四窜,如何护佑一族安宁?

  郑氏一族家长郑绮的选择是:义居共炊。即整个家族的人居住在一块儿,一起吃饭、劳动、分配,通过团结的力量在乱世中自保。自此,浦江郑氏开启了同居生活。郑绮临终前召子孙前来,剌指血滴酒中,次第饮之,誓曰:“吾子孙有不孝悌,不同釜炊者,天实临殛之”。此后,郑氏子孙恪守郑绮遗训,孝义为宗,耕读传家。

  郑氏家族同居,并非单纯选一块地大家聚在一起过那么简单。在世代传承中,一套独具特色且系统完备的家族体系逐渐形成。

  比如,第五世家长郑德璋制定了“治家准则”,创建了“东明精舍”,用教育改变家族子孙的命运;其子郑文融在父辈的基础上著家规五十八则,请柳贯参酌审定并实施,又经宋濂倾注心血修订,成为饮誉古今的《郑氏规范》。他还扩建东明精舍,邀请柳贯、黄溍、吴莱、宋濂等学术大咖前来讲授。很长一段时间里,东明精舍名师云集,文风鼎盛,成为浙中学术高地。

  东明精舍也成为了郑义门人才培养的摇篮。据《郑氏历朝仕宦题名》记载,自元至清,郑氏家族先后培养出官吏169人。《郑氏宗谱》又统计,在明朝受到赏识重用的就有47人。

  这些族人的出仕又让郑氏一族誉播八方。1311年,郑氏家族首次被旌表为“孝义门”,此后又再获旌表为“孝义郑氏之门”。1385年,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荣誉达到鼎盛。

  直到1459年,一场大火忽起,溪风助火势,火越烧越大,以致势无可救,屋宇宗祠几乎焚毁殆尽,300多年的同居被迫结束。灾难过后,郑氏族人重整家资,实行分家。各宗仍分号集居,分小灶聚食,世称“小同居”。

  二

  历经宋、元、明、清二十世“合族共食”,郑义门坚持“廉俭孝义”治家,数百年不分家,创下了传奇。这是为何?曾经,相传朱元璋同样有此疑问。洪武年间,当时的郑氏家长郑濂面见朱元璋时,回答得十分干脆:谨守祖宗成法,因家规进。

  祖宗成法指的就是《郑氏规范》。规范以郑文融的五十八条家规为蓝本,经数代家长完善,由当时在东明精舍执教的宋濂审定、撰序、编制而成。有学者这样评价:《郑氏规范》是中国儒学治家史上最完备的家规之一,是“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家族长盛不衰的精神火炬。那么,这部家规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法宝?

  一部人生体验的字典。从咿呀学语到耄耋老人,不论哪个年龄段,大家看规范就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5岁要学礼,8岁要进家塾读书,等等。规范内容还涉及冠婚丧祭、生活礼仪、为人处世等生活方方面面,教会族人如何做好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可以说,操作性强是《郑氏规范》的一大特色。

  一部家族管理的秘典。一个庞大的家族要实现和谐共处,单靠血缘关系是不够的。郑氏一族善于治家,家族成员人人有分工,各司其职;家庭管理层设有18种职务,人员公推公选,不仅有宗子、家长,还有专门监督的监视;设有“奖”“惩”二牌,成员有过错都予以公示,做到奖罚并重有原则。

  一部为官之道的宝典。郑氏一族成才率很高,不少族人考取功名出仕。对于出仕的人,家族会进行奖励,但有一点要求:不论再大的官,也要遵守家规。他们将廉和孝加以等同化,视子孙不廉为不孝。比如,家规第八十六条规定:子孙器识可以出仕者,颇资勉之。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违者以不孝论。

  在漫长岁月里,这些家规发挥了很强的效力——169人出仕为官,除一人受诬告外,其余168人均有清名。《郑氏规范》也被誉为“明代法典制作的蓝本”,在清代辑入《四库全书》。

  

  古人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吴越国时期钱镠的“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宋代司马光的《家范》,清代的曾国藩家书,无不闪耀着古人治家的智慧。

  当然,在今天来看,这些传统家规家训可能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封建意味,但其价值仍不可否认。笔者认为,现代人可以有取有舍、古为今用,更好地向《郑氏规范》《颜氏家训》等汲取智慧。

  比如,传统家规与现代治家怎样有机结合?家规的首要功能是“齐家”,它尤其重视对家风的规范,承载着塑造品行、规范言行的功用。古时,有些家族在族人对家规家训的执行方面,有时会照本宣科、严苛套用。现代人在治家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情理结合、宽严相济。不一味高压管教,也不放任自流,讲明道理、注重沟通,找到平衡点。

  比如,家规的智慧怎样融入现代基层治理中?传统家规并不是故纸堆里的文物,它在现代基层治理尤其是同族聚居地区的治理上,至今发挥着较大影响力。在浦江县郑宅镇,由《郑氏规范》衍生出的好家风,就塑造出了一个个好村风、好镇风。该镇建立“5+1”好家风评价体系,把“好家风指数”作为各类评选的重要依据,带动全镇民风持续向好,这不失为一种融合“小家”与“大家”的好实践。

  比如,传统家规与时代精神怎样契合?任何在浩渺历史长河中的存在,必然被印刻上时代的印记。在新时代弘扬家规文化,既得有个性也得有共性。一方面,传统家规的精华不能全盘否定;另一方面,应与时代特征、核心价值观相契合,追求共性,使之既符合个体单元的成长需求,也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历史也证明,好家规造就好家风,好家风造就好家庭,而众多好家庭就组成了好社会。随着优秀家规家风文化的传承弘扬,那些凝聚一个家族精髓、经受岁月变迁考验的家规,必将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挥润人心田的作用,滋养家风正、民风淳、社风清的善治风尚,成为促进社会向上发展的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