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产能过剩论”为何站不住脚

字体:
—2024—
05/02
12:00:00
2024-05-02 12:00:00 来源:浙江宣传

  近段时间,美西方的一些政客和媒体散布“中国产能过剩”的论调。他们声称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产品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威胁着其他国家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美国媒体将此称为“中国冲击2.0”。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时指出,双方要警惕保护主义抬头,坚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多探讨合作。

  我们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我国产能现状?又该如何看待美西方近期频繁炒作的中国“产能过剩论”?

图片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频频提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话题 图源:“CCTV4”微信公众号

  

  产能过剩,通常指的是特定行业实际生产能力相对市场需求过高,导致供过于求的现象。近期美西方政客所指的中国“产能过剩”,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能源产品。总结起来,攻击中国的论调主要有三方面。

  论调一:中国生产能力远超需求,让世界难以承受。

  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优势,这与美西方在一些高科技产品上的优势,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假如一国产品在出口中形成优势就是“产能过剩”,照此逻辑,全球贸易就不应该存在。

  有专家指出,放眼全球来看,新能源产品的产能不是过剩了,而是远远不够。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约是2022年的4倍。众多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对新能源产品还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

  论调二:中国政府对先进制造业进行补贴,导致“不公平竞争”。

  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完善的产供链体系、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充分的市场竞争,这样的优势并非靠政府补贴就可以实现。否则,就难以解释在大量补贴之下,美西方却没有在电动汽车等产业上形成比较优势。

  有专家指出,美国、英国、法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推行较强力度的补贴政策。像美国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为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提供约3690亿美元税收激励和补贴,意大利、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出台了类似税收优惠政策。指责中国汽车靠补贴占领全球市场的言论违背事实和逻辑。

  论调三:中国国内消费不足,将过剩产能“转嫁”国外。

  从数据看,中国新能源市场消费的国内需求十分旺盛。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占有率达31.6%。出口并不是因为所谓的内需不足,更没有必要转嫁矛盾,而是互利共赢的选择。

  新能源是稳定可靠的优质产能,对全球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出口物美价廉的新能源产品,在提升全球供给多样性、缓解通胀压力之外,还有助于推动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图片

  位于深圳的比亚迪汽车总部六角大楼 图源:“观察者网”微信公众号

  二

  古人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已经脱离了经济学理论范畴,而是带着赤裸裸的政治目的,企图为对华实施更多经贸限制措施提供“正当理由”。

  设置“双重标准”。当美国产的飞机、玉米、大豆、天然气等产品席卷全球的时候,他们称自由贸易是双赢;可是当中国的钢铁、化工、纺织、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品有竞争力时,他们就叫作“产能过剩”和“倾销”。

  此外,美国和欧洲多次指责中国企业获取政府补贴,这也是他们自己正在做的事。于己有利时奉行自由贸易,于己不利时奉行保护主义。正如有网友嘲讽道:“美国就是双标,起初说中国在绿色能源方面做得不够,现在突然指责他们做得太多。”

  制造“竞争焦虑”。特斯拉CEO马斯克曾直言:“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汽车制造商将几乎‘干掉’外国竞争对手。”美西方把矛头集中对准中国新能源产品等中高端产业,有个原因是这是科技创新的前沿赛道,美西方看到中国的优势,担忧自身未来难以继续维持经济霸权。

  在此之前,包括日本的东芝、法国的阿尔斯通、空中客车等在内,只要取得成功,即使所在国家与美国关系密切,也会遭到打压。在零和博弈的逻辑之下,美西方提出的中国“产能过剩”,其实源于自身的“焦虑过剩”。

  构建“话语陷阱”。把中国商品和“产能过剩”划上等号,对中国经济进行污名化攻击,属于美西方惯用的舆论战、认知战手段。说到底,“中国产能过剩论”只是“中国威胁论”换了一个说法。

  不论是早年间指责中国“债务陷阱”,还是近年来的“去风险化”,包括对华为、TikTok等发起的制裁和抵制,都是先行设置“话语陷阱”,再对中国进一步围堵和孤立。

  美西方炒作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意图很明显,出于一己政治私利而企图破坏世界贸易秩序,背后隐藏着的是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看待中国产能的现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该戴着偏见思维的有色眼镜。

  实际上,每到行业转型期,总会传出“产能过剩”的质疑声。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加强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摆脱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向着更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这绝不是美西方声称的所谓“产能过剩”,我们无须理会恶意构陷的杂音。

  竞争应是你追我赶的田径赛,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拳击赛。当前,全球贸易更需要的是公平竞争、开放合作,而不是搞霸权、制裁和限制。把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胁迫他国禁止对华出口光刻机等关键设备技术、拉拢盟友构建“小院高墙”……这些打压、围堵、遏制的行径都不是公平的竞争之道,最终可能导致双输甚至多输的局面。

  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明确提出了新能源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土壤中茁壮成长,靠的是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完善产供体系和不断迭代产业能级,靠的是广大从业者的辛勤努力,靠的是长时间“修炼内功”。这正是我们聚精会神搞发展的成功经验。

  中国不可能永远只是生产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当我们面对外部压力和质疑时,应该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应对,坚定不移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理直气壮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面对“疾风骤雨”。

  当一些国家恶意关上大门,我们仍应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只有这样,中国经济发展的动能才会更加强劲,用现实进一步回击“中国产能过剩”的论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王志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