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当下影视领域最火爆的作品形态是什么,答案非微短剧莫属。几分钟的一集剧目里,剧情高潮迭起,“爽点”接连不断。微短剧刺激着观众的“多巴胺”,俘获了大批忠实用户。有人说,“一天不看浑身难受”。
大流量下的一路“狂飙”,让社会各界对微短剧的关注度、讨论度居高不下。此前,“浙江宣传”曾发文探究过微短剧“热”的现象。今天我们再往深一步,来聊聊这个话题——
这一带有显著“互联网基因”的新兴影视形态,给传统影视业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透视微短剧的发展之路,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迪?
一
近年来,微短剧发展之迅猛远超想象。从一线都市到四五线县城,从内陆漂洋过海到欧美,微短剧的风越吹越劲,成为当仁不让的影视行业“新风口”。它到底有多火?不妨从三个维度来感知一二。
市场表现“烈火烹油”。有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373.9亿元,约是两年前的10倍。据预测,今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
有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短剧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2.25万家,现有短剧相关企业7.81万家,成为影视市场主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微短剧APP纷纷上架,部分头部APP的下载量突破1000万次。
用户群体“老少通吃”。微短剧用户持续向各个年龄段和职业群渗透。有研究表明,超三成中国网民会每周观看微短剧,超过90%的微短剧受众每周至少观看1次微短剧,每周观看4天以上的占54%。
在微短剧用户中,通过购买会员、充值等方式付费观看的比例达41%。除了中青年,很多老年人也对微短剧“上瘾”。有网友分享,家中老人经常熬夜刷剧到凌晨。有媒体调查发现,有不少老年人每月在微短剧上要花费上千元。
上下游企业“各显神通”。微短剧的流行,推动了一些传统老牌影视基地的转型。在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浙江横店,顶峰时期有1000多个微短剧剧组入驻,“横店”也因此被网友调侃变成了“竖店”。
在行业井喷式“爆发”的状态下,投资大量涌入,多元主体纷纷入局。有的蓄力打造微短剧厂牌,有的品牌方定制短剧植入软广,各显神通抢占微短剧市场的“一杯羹”。
二
作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影视产业新形态,微短剧的爆火对于以创作长剧、长影片为主的传统影视业而言形成了极大冲击。它代表了影视制作模式的全面转型和互联网化。
比如,创作流程“极限压缩”。一般一部30集的电视剧从项目立项到上星播放,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而微短剧因为体量小、内容少、成本低,在创作上追求“唯快不破”,整体周期不断压缩,演员进组时间变短,编剧几天内就能拿出剧本,加上拍摄花去一到两周时间,快的话个把月就能上线播出。
比如,内容逻辑“辗转腾挪”。微短剧行业里流传着一个“前六秒”黄金原则,意思是要在6秒之内吸引观众注意力。因此,微短剧的内容必须提供强刺激的“情绪价值”,传统影视创作常用的铺垫、伏笔等手法,被30秒一个“钩子”(指设置悬念串联剧情)、两集完成复仇、五集“脸被打肿”、十集反转无数的快节奏叙事所取代。正如观众评价的,虽然内容又土又尬,但让人欲罢不能,看完“智商-100,快乐+10000”。
比如,受众群体“各得其乐”。微短剧更看重受众的分众化、垂直化,如常见的“男频”“女频”等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清晰的受众圈层。像男频短剧以“逆袭翻身”吸睛,女频短剧则更倾向于打造“甜宠爱情”。除了男女分类外,还有的微短剧靠“接地气”吸引外卖小哥、建筑工人等特定受众。
再如,商业模式“以小博大”。目前,会员付费、广告变现、电商带货是微短剧的主要盈利模式。因此,微短剧高度依赖于渠道和流量,为了能在海量内容中有更高曝光度,花在运营及投流分发上的钱一般占据成本的很大比重。大流量的加持也创造了诸如“一部剧实现财富自由”的暴富神话,刺激更多资本、主体向“以小博大”的微短剧赛道涌入。
三
发展到今天,微短剧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从“野蛮生长”的1.0粗放时期,迈向追求更高质量的2.0精品化时代。如何看待微短剧当下的火爆以及未来发展之路?
形式变了,“内容为王”没有变。有人说,内容行业是持续创新的行业,从来不缺新花样。剧情浓缩、节奏明快、情绪直接的微短剧,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爽感”,但这种“爽感”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用户看多了,难免觉得很多作品落入了烂俗重复的窠臼。
千变万变,内容为王是内容创作行业万变不离其宗的准则。微短剧“微”的只是体量,“短”的只是时长,而非内容本身。在创新形式的同时,需要积极回应做“好内容”的呼唤和需求,以小切口、小体量演好“新群像”、大主题,不失为一种见微知著的好路子。
产品变了,“受众需求”没有变。传播学认为,媒介既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思维方式的载体。纵观媒介发展史,从报纸、广播到电视、手机,不同媒介载体、内容产品的火爆,都契合了特定时期受众的需求和习惯。
当下,5G、直播等技术发展开辟了新的内容消费空间与视觉场景,被“切割”的碎片化时间、不断分散的注意力,助推微短剧一跃成为行业“新贵”。想要进一步把握受众需求,让风口的风吹得更持久,不仅要借助算法精准抵达用户潜意识里的“舒适区”,还需主动拓展版图、寻找新潮流。比如打破甜宠、霸总、古风等内容独大的格局,向悬疑、乡村、非遗新题材新领域进军。
赛道变了,“产业迭代”没有变。影视创作升级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微短剧的火爆得益于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从横屏到竖屏,从大屏到小屏,从嵌入平台到聚合APP再到小程序,实质上反映的是影视产业迭代和市场拓展的需求。
当前,微短剧凭借突出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已经在海外传播、文旅融合等领域迸发出极大潜能,比如国家广电总局今年初就发起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号召微短剧与地方文旅加大合作。步入新发展阶段,积极链接更多产业,主动拥抱先进视频创制技术,探索“微短剧+”的无限可能,创造出更多“1+1>2”的产业优势叠加效能,或是微短剧发展的趋势。
勿以微小而短视。靠“爽”吸睛的微短剧不能只有“爽”。当集聚的行业泡沫和表面浮华褪去之后,能走向远方的,一定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内容和产品。而这,应当是每个从业者努力的方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